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卫光生物定增15亿元难解资金“饥渴”

2025-07-24 04:00:00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近日,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光生物”,002880.SZ)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

近日,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光生物”,002880.SZ)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15亿元,用于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卫光生物此举旨在突破产能瓶颈并缓解资金压力,但结合公司资金需求与财务现状,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资金缺口仍将较大,扩产计划与财务稳健性的平衡或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产能扩张迫在眉睫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成立40年的血制品企业,卫光生物是我国国内少数产品类别齐全的企业之一,拥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

根据此次发行预案,卫光生物所募集资金中的12亿元将用于智能产业基地项目,3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3.0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4.5年,设计产能为年处理血浆1200吨,可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等十几类血液制品。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缓解行业供需矛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卫光生物称,公司现有血液制品生产线建成于2013年,设计年投浆量约400吨,经多次改造升级目前已提升至650吨,进一步改造升级产能的空间极其有限,公司亟须新建工厂拓展产能。此外,公司新品研发持续提速,现有在售产品达到11个品种23个规格,近2年上市两个新品,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上市新产品,现厂区已无法满足新产品的产业化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随着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各血液制品企业产能扩张、并购整合不断加剧,全国28家血液制品企业已有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卫光生物表示,亟须加快建设千吨级血液制品智能产业基地,扩大血液制品产能、拓展新产品产线,抢占行业市场份额。

卫光生物认为,随着患者人数的增长、血液制品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等,全球血液制品行业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人均使用量相对较低,未来随着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凸显,预计我国血液制品的人均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据悉,卫光生物此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其控制权发生改变。不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股本将增大,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收益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因此短期内公司的每股收益可能会被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募投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业绩会逐步提升。从中长期看,本次发行有利于公司提高产能、新增产品线,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资金之“渴”恐难解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卫光生物此次定增募资或难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未来三年其资金缺口仍较突出。

在7月19日发布的《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卫光生物明确表示,2025年至2027年,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所需新增流动资金需求量为5.53亿元,流动资金缺口较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31日,卫光生物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75亿元及3.05亿元,难以支撑其资金需求。

根据募投项目的建设规划,卫光生物智能产业基地项目的总投资为23.08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2.00亿元,差额11.08亿元需自筹资金投入,该部分资金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陆续投入。

卫光生物坦言,公司所处的血液制品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从浆站设置、血浆采集、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产品生产到实现销售,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公司需储备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正常的业务经营。未来,随着生产和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在日常经营中所需的流动资金、募投项目资金投入、偿还债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将同样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卫光生物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不容乐观。卫光生物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提升,资金压力亦日益增加。2022年末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7.49%、28.89%、31.94%及30.47%,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在“SW血液制品板块”中,卫光生物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值的19.08%,而行业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10%,分别仅为8.41%和6.25%。

卫光生物表示,本次募集资金中的一部分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有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资本实力和抵御财务风险,可以有效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光大证券相关研报认为,血制品生产涉及国家生物安全且具备资源品属性,由于政策限制,目前行业内仅有较少厂商,形成了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等为主的寡头格局,产业链自主可控,受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影响较小。随着血制品行业内多个企业股东实力的持续提升,优质血制品资产的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因此战略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