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升值62个基点,报7.1460,创2024年11月8日以来最高。近期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呈现耐人寻味的走势,尽管美元指数出现阶段性反弹,但中间价反而走出独立行情,呈现稳中偏强的态势。中间价的持续走强反映了央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对汇率的态度。
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创新分析师周骥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种“美元涨、中间价更涨”的非常规现象,为市场预期注入了稳定剂,在一定程度上令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或贬值预期起到了积极影响。
从政策传导机制解析,央行或更倾向于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构建“预期引导+隐性干预”的复合调控模式。具体而言,央行政策操作呈现两大特征:其一,中间价定价规则中逆周期因子的隐性运用,通过价差管理实现贬值压力的平滑释放;其二,借助官方表态构建政策信号传导机制,强化市场主体对“汇率均衡水平”的认知锚定。这种调控范式既避免了直接干预对市场功能的扭曲,又防止了汇率超调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并未出现明显的单边预期
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银行累计结汇11432亿美元,累计售汇11685亿美元。1-6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8606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7333亿美元。
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逆差253亿美元,但是从月度看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其中,1月结售汇为逆差,2-4月趋向基本平衡,5月和6月结售汇转为顺差,企业、个人等主体的交易行为总体理性有序。上半年,衡量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结汇率为60%,同比保持稳定;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售汇率为6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整体上看,从结汇率、售汇率、结售汇差额,以及从远期、期权等外汇市场指标来看,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没有明显的升值或者贬值的单边预期。
下半年汇率波动性可能增大,有利因素将支持我国外汇市场继续平稳运行
上半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经历一个先稳后升过程,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持续升值。
展望未来,王青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可能增大,也不排除中美经贸磋商出现波折可能对人民币汇率有阶段性影响。不过,下半年稳汇率仍将是宏观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外汇市场调控工具箱丰富,加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还将延续整体平衡的格局,下半年外汇市场总体上将保持稳定运行状态,外部风险将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这三个有利因素将支持我国外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首先,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外汇市场稳定运行基础坚实。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二季度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等内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77%,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国内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将为外汇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稳固。我国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经贸合作伙伴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将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投融资渠道持续拓宽,有助于推动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协调发展,促进跨境资金均衡流动。
第三,我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提升,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增强。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增强,可以及时释放外部压力,促进供求平衡。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交易稳步增长,上半年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达到30%左右,都是历史新高。外汇风险敞口降低,有助于市场保持理性交易。从政策层面看,外汇市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逆周期调节经验,也有丰富的政策工具储备,外汇领域监管效能稳步提升,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继续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李斌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