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明天,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关系在调适中寻找初心

2025-07-23 18:01:00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24日,北京将迎来两位欧洲“大人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开启访华之行。习主席将会见两位领导人,

24日,北京将迎来两位欧洲“大人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开启访华之行。习主席将会见两位领导人,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与二人主持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此次会晤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为双方总结关系发展经验提供契机。但与此同时,中欧关系最近也出现一些“低气压”,需要直面新的波折和挑战。

分析认为,中欧关系将变得更重要也更复杂,双方正在寻找既坚守初心又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的相处模式。这种调适仍在进行之中。

兼具历史和现实意义

科斯塔与冯德莱恩此行,将是继上月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欧洲后中欧举行的又一次高层对话,也是中欧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这一始于1998年的对话机制对中欧关系起到战略引领作用。

外界注意到,在领导人会晤前夕,中欧关系遇到“气流”,积极面和消极面并存。

一方面,多位欧洲有识之士坚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应当巩固伙伴定位,使中欧关系更加坚韧自主。因为他们看到,50年来中欧合作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货物贸易额超过78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增长至约2600亿美元……

这种相向而行还在继续。日前,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为中欧全面恢复立法机构交往铺平道路。

但另一方面,中欧近期也在多个问题上出现分歧:从一些欧洲领导人的对华鹰派言论,到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再到欧洲对俄第18轮制裁方案中涉及中国实体……这些都为中欧关系蒙上阴影。

就连此次会晤安排本身,也显得一波三折。有消息称,峰会日程原定两天,欧洲领导人参访地包括北京与合肥,后被缩短至一天。

“在‘金婚’到来之际,真不知该祝福,还是该小心。”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瓦尔博纳·泽内利如是说。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此次会晤?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此次中欧高层互动既有历史背景,又有现实意义。

历史背景方面,今年是中欧建交 50 周年,也是二战结束、联合国建立 80 周年。中欧都希望、并且需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确双边关系基本原则。

在崔洪建看来,中欧需要秉持50年前的建交初心。50年前,双方基于开放与合作的需要,冲破冷战隔阂做出历史性决定。而在当下,欧洲相当一部分人对“地缘政治回归”“大国博弈重启”的感受强烈。中欧应当坚持进步的历史观,共同反对“新冷战”,推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

现实意义方面,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中欧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更需在世界格局变化中明确中欧关系的独特价值,将双边意义提升至全球和战略层面。

崔洪建指出,中欧领导人机制本身就是中欧合作意愿增强的产物,与其他高级别对话共同组成对话框架,具有“管总”作用,体现政策连续性、系统性,也体现中欧关系的成熟稳定以及规划性。此次领导人将以它为抓手,把握合作机遇,妥处分歧摩擦。

更要从“方法论”着手

据欧洲理事会信息,会晤的重点议题将是双边关系及全球地缘政治挑战。此外,双方领导人还将讨论如何确保“更加平衡、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绿色转型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

有评论指出,复杂形势下,中欧要谈的问题可谓“一箩筐”。但越是这样,越有必要跳出具体问题本身,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着手。

崔洪建表示,当前中欧关系中出现了几对矛盾,首当其冲的是如何解决认知差异问题。或者说,如何正确地认识历史,把历史观与解决当前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可能是本次会晤中最受关注的议题。

在崔洪建看来,欧方近10年持续调整对华政策,甚至出现片面夸大竞争并试图固化、扩大竞争的趋势。双方实力对比变化(如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被欧方视为政策调整依据之一。

中方则倾向于正面、全面、长期地看待历史,强调把竞争因素放在合适位置来对待,实现竞争向合作转化,使其不影响中欧关系基本面。

正如一些评论所指出的,一系列合作案例和数字已证明,中欧的互利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彼此发展进步,“谁占便宜谁吃亏”的叙事,本质上是对历史的扭曲。

例如,所谓“中欧贸易不平衡”,事实是在华欧企近40%的出口量返销欧洲,可以说“顺差在中方、利润在欧方”,而且欧盟对中国长期保持服务贸易顺差。

再如,所谓“中国市场开放不足”,事实是欧洲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高份额,如空客市场份额从2008年约20%增至目前的超过50%,欧洲化妆品企业出口的三分之一唇膏销往中国。

有人热炒所谓“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事实是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而且中方主管部门已为欧洲企业设立“快速通道”……

崔洪建指出,中欧除了解决相互认知问题外,还要在政策上重新寻找互动的逻辑,重塑共识。

“双方对此次会晤均未设定不切实际的成果预期。要解决中欧关系中的复杂问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崔洪建说,“只要能在立场、认知和未来方向上建立基本共识,就是一大成果。后续问题可以放到70多个对话机制中去沟通和交流。”

更重要也更复杂

谈及中欧关系的前景,崔洪建认为,未来中欧关系的基本“面相”是,更重要也更复杂。

双方寻求找到既坚守初心又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的相处模式。这种调适仍在进行之中。包括如何平衡“基本面”与“变化面”,把握“合作”与“竞争”的主次,协调“内生动力”与“外部影响”。

美国因素也是探讨中欧关系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近日有舆论称,欧盟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而美国正在向其施压,要求对华采取更强硬立场;另一方面欧盟又需要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

崔洪建认为,中美欧三边关系可以从三个维度看。

第一,处理中欧关系时,首要原则是将这组双边关系的独特价值和内生动力体现出来。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国支持欧洲战略自主。

第二,中欧要妥善应对来自第三方的影响。欧盟最近出现的问题,一个症结在于没有处理好中美、欧美关系变化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没有真正找到发展对华关系的独立意志和独立政策。

第三,各方也要处理好世界格局的变化。中美欧作为世界上前三大经济体,对于全球治理和地区问题应展现更多担当,三方良性互动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关键。

“将上述三个层面的关系把握好,中美欧关系才会出现基本稳定和良性互动的态势。”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