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外卖战没有熄火,商家、骑手、消费者面临的问题也未解决

2025-07-23 08:01:0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这场被外界视为“点刹”的约谈释放出信号:大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这场被外界视为“点刹”的约谈释放出信号:大张旗鼓的外卖补贴战,需要改变。

随后的周六冲单日,外卖补贴没有退场,但明显更加克制。21记者了解到,美团取消了“到店自取”的优惠券,“0元购”奶茶的宣传横幅不再出现;淘宝闪购的茶饮促销价位也普遍提升到了10元以上。

“我们应理性看待补贴问题,补贴本身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关键在于是否越过了风险底线。”在此前一场行业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欧阳日辉指出,当前政府监管要针对具体的合规问题,推动平台优化补贴机制。

多位业内专家还提到,补贴券不应跟特定商家绑定、补贴规则要提前公示,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具体问题。

约谈之前,餐饮行业已数次发声

从今年五月至今,已有湖北、山西、云南等十余个省区市的餐饮行业协会陆续发布倡议书,呼吁平台遏制激进补贴。

比如7月1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文指出,平台高额补贴导致外卖价格低于堂食,大量消费者转向线上,挤压了堂食空间,餐饮企业陷入“有订单无利润”甚至“赔本赚吆喝”的困境,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增长的流水曲线背后,外卖战究竟能为商家带来多少红利?

在前述研讨会上,“一心饭团”餐饮品牌经理孙菲举个例子:5月份之后,自家所有老门店订单增长了近三成,主要来自外卖。饭团属于高毛利品类,常规毛利率在70%左右,即便参与补贴战,目前仍能维持在65%的底线。

但不是所有商家都能把握好“薄利多销”的边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在《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中指出,最近收到了33家企业的书面回复和部分企业的口头回复和沟通,价格补贴活动期间,单笔订单的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降幅多在10%~30%之间。

背后原因在于:订单变多,但客单价变低,而平台补贴比例还在转移给商户。

“以往平台会提前沟通活动细则,让我们有时间协调加盟商。但现在直接默认全量参与,小品牌连协商的余地都没有。”一家轻食连锁品牌的商家元元(化名)此前接受21记者采访时解释,让商家进退两难的是流量绑架:不参与活动,日均百单的店铺会跌至30~40单;参与活动虽能带来2~3倍订单,但客单价却很低,部分门店已陷入亏损。

除了利润挤压,西贝莜面村、嘉和一品、南城香等餐饮品牌创始人公开发声,称实体商户还面临经营秩序紊乱、服务质量下滑等多重压力。

“一天早晨,我们有个经理来报告,说店里突然接到几百单的低价单,根本配送不过来。而且是特别低价的订单,有牛奶、沙棘汁,还有黄馍馍,当天一共冲进来1.1万单这种低价单。”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在《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中提到,平台主导的突发流量,严重冲击了品牌既有的品质外卖定位与履约能力。

“单子一多,门店交付效率、交付体验都会下降,这和西贝主打的品质外卖定位不符。最后我们就跟平台打招呼,把这个履约完之后,我们就不跟了,你们别裹挟我们,我们就退出了。”

看得见流量,吃不下订单,对每一家线下门店都是挑战。“平台资源明显向连锁品牌倾斜,小商户既得不到流量,也没有能力运营这些流量。”元元无奈提到。

即便是短期受益者,也有隐忧。孙菲坦言,去年堂食和外卖的收入占比大约为7:3,今年有些门店已经能达到5:5。但高频消费能维持多久?外卖补贴总有结束的一天,到时候消费者的习惯能沉淀在自家品类上吗?

“但我们是觉得,最差的结果,一定也比之前的情况好。”孙菲补充道。

能不能从流量竞争,变成品质竞争?

补贴大战是否等于“内卷”?业内学者给出了更为审慎的答案。

欧阳日辉提醒,不能把补贴大战简单定性为内卷式竞争。内卷通常指产品、服务、性能趋同,靠低价争夺市场,而外卖补贴战远比单纯的价格竞争复杂。

一笔完整的外卖订单背后,还包括商家出餐、平台调度、骑手履约等一整套运营体系,本身就构成了供需效率的提升;还有许多中小商家首次接入平台系统,获得数据化经营能力——在欧阳日辉看来,这些都是补贴战好的一面。

什么样的补贴不正当?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中心主任、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曲创认为,有两类现象值得警惕:

第一,有没有强迫商家承担补贴。曲创提到,在过去的外卖补贴战中曾发生过,尽管没有直接强迫商家承担补贴,但通过不参加就影响流量的方式,变相将商家裹挟其中;

第二,有没有只补贴头部品牌商家,比如只对瑞幸咖啡发放优惠券。“头部商家的流量效应很好,但这样对中小商家是不公平的,相当于平台直接干预了商家之间的公平竞争,拉大了商家间的差距。”曲创提醒,平台不能发放和具体品牌商家关联的补贴券。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则指出,监管的重点应当放在补贴规则上。电子商务法要求平台出台规则前需要公示,而补贴规则也是平台规则的一部分,如何保障中小商家利益?不参与补贴活动的商家,流量能不能公平分配?这些都应纳入平台合规治理范畴。

外卖补贴战继续,接下来平台如何差异化竞争、是否能真正改进消费者福利,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家都在关注,补贴之后业态能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研究员王慧敏建议,平台应当着眼长期,通过开发运营工具、提升数字化能力,为中小商家提供更具实效的经营支持。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龚强则进一步指出,外卖平台的供应链、食品安全、履约体系等,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起点。“补贴只是一个阶段,最终还要回到效率和品质的比拼。”他表示,外卖补贴战能不能成为“流量竞争”走向“品质竞争”的转折点,推动互联网平台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是他关注的问题。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