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证券板块涨幅居前,A股、港股券商股集体大涨,午后有所回落。
今日上午,A股市场,国盛金控盘中涨停,国信证券、哈投证券、广发证券等大涨,带领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600点。截至收盘,沪指冲高回落微涨,收涨0.01%,深成指跌0.37%,创业板指跌0.01%。
与此同时,港股方面,中资券商股再度大涨,中州证券一度大涨超17%,国联民生一度大涨超10%,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国际大幅拉升。
然而,今日午后,两地券商全线走弱,龙头中州证券大幅回落,收涨4.8%。稳定币概念方面,龙头东信和平盘中6天4板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涨幅同样收窄至2%。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今日中午,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发文表示,有必要防范市场和舆论对于稳定币的过度炒作,下周将发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的摘要说明。
防范稳定币过度炒作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7月23日午间,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发文再谈稳定币。
余伟文表示,“近期,市场上针对稳定币牌照申请程序存在不少传言,我们将于下周公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的摘要说明,阐述金管局接受和处理牌照申请的安排”。
余伟文称,一个月以来市场和社会上对稳定币的讨论热度及降温力度仍需加强,有必要防范市场和舆论对于稳定币的过度炒作。最近有几类值得关注的现象。
首先,是过度概念化。关于稳定币的讨论容易集中于其对传统金融特别是支付体系的颠覆,但是一旦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转到应用场景和具体安排,相关讨论就存在明显落差。
目前,有数十家机构曾主动接触香港金管局团队,但很多机构停留在概念阶段。比如,有机构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发展、提升外汇市场效率等愿景,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落实计划,更遑论具备管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参与稳定币可以有多种模式,余伟文建议,对于一些机构而言,较实际的做法可以是与其他稳定币发行机构合作,提供应用场景,而非追求作为发行主体。
其次,更值得关注的是泡沫化趋势。余伟文强调,近期随着稳定币概念的热炒,市场出现了过度亢奋的情绪。而金管局早前已明确表明,在初期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
而即使取得牌照,基于其希望稳步发展的考虑,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对公司短期盈利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第三,香港金管局注意到已出现借推销数码资产和稳定币进行的诈骗,令民众蒙受损失。《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按照条例规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众宣传推广任何无牌稳定币,均属违法。
近期,稳定币成为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讨论较多的课题。如何避免稳定币被不法分子当作洗钱工具是重要的关注点。
余伟文表示,《稳定币条例》通过以后,香港金管局立马落实条例的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征求市场意见,目前正根据反馈意见适当调整指引的要求,争取在7月底公布。预期最终的定稿与咨询草稿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而鉴于国际监管的共同关注,在反洗钱方面会订立更严谨的要求,尽量减低稳定币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务求让香港稳定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实际上,此前6月23日,余伟文就曾表示,香港为稳定币发行人制订相对严格的标准,入场门槛高,几乎跟电子钱包及银行监管看齐,预计第一阶段只会发出数张牌照,而获发牌的稳定币会有不同特定用途,例如跨境贸易等。
券商中期业绩超预期
昨日,A股市场震荡走高,“牛市旗手”带头冲锋,三大指数均创下了年内新高。
尽管受稳定币降温消息影响,两地券商股今日冲高后回落。从基本面来看,券商股半年报明确超预期。
华西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共有29家上市券商或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这2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平均值为171.03%—203.81%,其中14家净利润最大同比增幅超过100%。
从投行业务来看,2025年港股IPO热度持续攀升,融资规模回归全球首位,中资券商成为核心推动力量。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表现突出,排名前四的中资券商合计市场份额已超四成。
机构表示,2025年上半年,在多重利好因素共振下,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IPO融资规模同比大幅改善,叠加二季度债券市场回暖及港股市场交易与IPO持续高景气,证券行业经营环境全面向好,预计上市券商中报业绩将延续强劲增长态势,证券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银河证券表示,国家“稳增长、稳股市”、“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目标仍将持续定调证券板块未来走向,流动性适度宽松环境延续、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投资者信心重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证券板块景气度上行,中长期资金扩容预期进一步增强基本面改善预期。目前证券板块PB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22.60%分位,仍然具备较高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