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智元机器人拟收购的科创板新材料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再度涨停,实现自复牌交易以来的“九连板”(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
目前,上纬新材股价为每股40.16元,较复牌前的7.78元/股上涨逾5倍;市值涨至162亿元,正式超过智元机器人在一级市场的150亿元公开估值。
“智元收购上纬新材引发的市值倒挂现象,本质是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赛道的高预期与一级市场估值体系的碰撞。”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复星创富董事总经理江玉华向南都记者分析,对于智元的股东而言,“九连板”的强劲表现,不仅意味着预期投资收益翻倍,直接带来投资机构报表上收益的增加,同时也有了更强的退出保障——如果智元的投资方后续计划获利退出,找到接盘机构的概率亦会提高。但短期浮盈与长期不确定性并存,需关注资产注入进度和业绩兑现能力。
江玉华进一步表示,对智元自身来说,其未来的资本运作路径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融资优势显著——不只是通过银行债券融资和VC/PE的股权投资,还可以利用定向增发、可转债等上市公司的融资工具。待限售期解禁后,智元还能采取直接减持的方式,为公司提供所需的流动性资金支持,比如用于研发投入、市场推广或者一级市场股东的退出。但江玉华提醒,智元面临的监管风险和估值压力也不容忽视。
7月8日,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至少收购其63.62%股份,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官网介绍,上纬新材主营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这笔收购分为两步设计:第一步,通过协议转让,从上纬新材现有股东处获得29.99%的股份;第二步,通过要约收购,收购37%的股份,目前已有股东将其持有的33.63%股份申报预受要约。因此,若交易最终完成,智元至多实现对上纬新材66.99%的控股,达到绝对控股,同步掌握2/3以上的表决权,但需为此耗资约21亿元。
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和CEO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等。
严格来看,智元的此次资本运作不属于“借壳上市”,智元也否认“借壳上市”的说法。但市场上仍有不少观点把上纬新材视为智元储备的“壳资源”,为36个月期限过后再注入资产做铺垫,从而避开重大资产重组的监管限制。
虽然外界对智元的此种做法存在较大争议,但在江玉华看来,智元的资本运作,可在投资机构、被投企业和监管机构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种操作并非任何初创公司都能照搬照抄,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现金流。筹集十多亿元的收购资金,对尚处于烧钱阶段的硬科技企业绝非易事;另外,初创公司还必须有像智元这样的行业影响力,否则可能无法撬动二级市场上被收购公司的股价攀升。
江玉华认为,智元收购上纬新材的这一案例,将成为检验硬科技企业“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可持续性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