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被触及底线,将商议对美国开启“报复性关税”
当地时间7月20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特朗普将要求欧盟作出进一步让步以达成协议,或对大多数欧洲商品征收大于或等于15%的基线关税。
报道称,这已经触及欧盟的承受底线,此前一直主张协商的德国立场也转向鹰派。欧盟将于本周开启内部会谈,商议对美国开启“报复性关税”。
最新转变
所谓基线关税,是指在特定贸易安排(如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等)中作为起始点或参照点的关税水平。
基线关税的消息无疑将进一步刺激到欧盟。此前,欧盟与美国谈判的目标是争取多数商品维持10%的关税率,这对大多数欧盟国家来说已是艰难让步。
长期以来,法国等欧盟国家一直敦促欧盟对美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而德国则鼓励欧盟寻求与特朗普达成协议。而最新事态甚至促使德国转变立场,一位了解情况的官员透露,这一转变“促使柏林打开了报复之门”。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德国方面表示,将启用带有法律性质的反胁迫工具——反胁迫文书(ACI)对抗贸易战,该文书赋予欧盟官员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新关税、限制美国在欧洲投资、限制美国公司竞标公共合同等权力。德国此前从未启用过该工具。
欧盟成员国正在向欧盟官员施压,如果欧盟无法在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8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各成员国除了将对进口欧盟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以外,还将准备新措施来反击美国公司。
“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一位德国官员表示,目前尚有时间谈判达成协议,但如果“美国要让事情变糟糕,那事情最终就会变糟糕”。
根据欧盟的数据,每天有超过5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在美欧之间流动。
周旋已久
自特朗普年初上任以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已六次访问华盛顿。他在7月9日表示,“我们(欧盟与美国)的谈判将使欧盟免于更高的关税。”
然而,3天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封信,威胁将在8月1日开始对来自欧盟的商品征收30%的关税,高于其4月份首次提出的20%。
上周,谢夫乔维奇再度前往华盛顿,试图了解是否仍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现实不尽如人意。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谢夫乔维奇还被告知,美国对欧盟汽车行业的关税预计将保持在目前25%的水平,药品关税可能达到100%。
此前,谢夫乔维奇还与美国贸易官员进行了多次通话,表示欧洲愿意降低关税并购买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和先进半导体,同样没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谢夫乔维奇在美受挫后,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希望可以采取措施对抗贸易战。欧盟早些时候起草了两套关税方案,前者针对美国出口欧盟的超过1000亿美元的产品,从飞机到花生酱和威士忌均有涉及;第二个方案据欧盟官员表示“还在路上”,需要成员国正式签署。如果情况严峻,两个方案都可以迅速启动。
预计欧盟官员将在本周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前述报复性关税计划。
焦点转移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20日表示,“我相信我们会达成协议”,并补充说当天早上已经与欧洲贸易谈判代表进行了交谈。
自4月2日宣布“解放日”以来,特朗普一再推迟关税截止日期,但卢特尼克强调,8月1日是一个“硬性最后期限”。
不过,投资者已经对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谈判反复表现出疲惫。
7月18日,市场收盘涨跌互现,道指下跌0.3%,标普500指数收盘距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创下历史新高。当周,道指下跌0.1%,为连续第二周下跌,标普500指数上涨0.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5%。
“一些投资者似乎对关税升级的可能性并不在意”,美国SPI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斯蒂芬·英尼斯在上周末的报告中写道,“也许他们是对的——关税已经成为背景杂音。”
与此同时,股市本周的焦点转向企业经营状况,这会进一步揭示特朗普迄今为止对经济的影响。通用汽车、可口可乐、孩之宝、美泰等消费品公司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IBM、英特尔都将在本周公布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