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动驾驶卡车累计运输9.4亿吨货物,到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毫米级控制;从5100亿研发投入的磅礴之力,到纸盒变智能硬件的微创新火花——广东科创的答案,藏在一个个微小的细节里。当小马智行期待万辆级车队打开商业化闸门,当XbotPark构建“深圳研发+东莞制造+香港国际化”闭环,一条清晰路径已然浮现:以产业需求倒逼技术创新,以制度创新溶解转化壁垒,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2024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拔节生长。
近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在广东开展采访,探寻广东如何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惊险一跃”。
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在惠州胜宏科技的智慧工厂,大屏幕实时跳动着全球订单数据。作为特斯拉、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的PCB(印制电路板)核心供应商,走上智慧化的道路之后,这里每条生产线节水50%、节电30%,人均年产值突破100万元。“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走向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胜宏科技副总裁、全球制造总裁周定忠的这句话,折射出广东制造向“智造”跃迁的底层逻辑——以技术重构产业基因。
这种重构正在多个战场同步上演。小马智行的250辆Robotaxi穿梭于北上广深,800万公里全无人驾驶里程背后,是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70%的硬核突破。“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是不同赛道。”小马智行副总裁、智慧物流总经理贺星直言。当车企扎堆L2级辅助驾驶时,他们选择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英伟达、高德地图等共建L4生态,瞄准万辆级车队规模后的商业化临界点。
在中山马鞍岛,EK灯光的激光束已经照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等多个重要舞台。这家连续多年登陆春晚的“隐形冠军”,今年完成对意大利顶级灯光品牌Claypaky的收购。“美国客户愿意为我们的产品支付关税,”EK灯光总经理赖锦圣的语气透着底气。从舞台灯光到全球品牌并购,一条广东企业“技术出海”的新路径逐渐清晰。
广东省工信厅数据显示,全省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鸿蒙系统崛起为国内第二大操作系统,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加速成型。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杨慧芳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启动仪式上透露:广东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发布、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等一批引领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
成果转化新生态:
从“死亡之谷”到“雨林生态”
在东莞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展厅镌刻着爱因斯坦的名言:“假如只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拯救世界,我会先花55分钟去定义问题,然后再用余下的5分钟去解决问题。”这种颠覆式创新思维孕育了全球电动船外机龙头逸动科技。为方便企业测试产品,松山湖管委会特意在湖边修建码头。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潘宗良为此点赞:“水域开放涉及多部门协调,但政府愿为初创团队冒险。”如今,这里孵化的云鲸拖地机器人已走进千万家庭,企业存活率高达80%。
成果转化的“惊险一跃”,往往始于微末。当东莞市元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邓龙生拿着纸盒模型走进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时,未曾想能获得200万元投资。这款基于纸盒原型的老人智能看护机,如今能自动监测跌倒并呼叫救援。“园区主动问我们需要什么,连试验场地都帮解决,”他的感慨道破东莞产业链优势———同样模具,外省成本六七十万,东莞二十多万即可搞定。
深圳龙岗区则用制度创新浇灌“雨林生态”。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在此成立,提供产业空间三年免租政策。“未来配送咖啡的机器人将穿梭街角,”署长赵冰冰描绘的图景正在落地。众擎科技公司里,跳舞机器人PM01的每次跌倒都触发代码优化。“试错数据反哺研发,才是真正价值,”众擎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市场总经理姚淇元说。当龙岗区面向全球招募首席技术官,一场“政府下场搭台,企业专注创新”的试验已然启幕。
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启动仪式上表示:“广东正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在这场向新质生产力要未来的长跑中,广东的筹码不仅是经济总量第一的底盘,更是让每个疯狂想改变世界的人找到码头的包容生态。
人才磁场效应:
从“人才招揽”到“人与城双向奔赴”
靳鹏在利元亨的三年经历像一部快进纪录片:从博士后到子公司总经理,掌舵激光板块研发。这位90后科研人员坦言选择惠州的原因:“30万元安家补贴,让我能专注技术立业。”利元亨人资行政中心总监周建平揭秘更硬核条件——为博士后提供千万级科研经费,用股权激励绑定1600人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30%。
在惠州的另一家公司胜宏科技,人才战略被具象化为“老板七次面谈CTO”的故事。“我们变招人为找人,”周定忠说。当企业购置900套低价商品房配售员工,建设足球场与惠阳五中为邻,“制造业吸引力法则”悄然改写:去年员工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均值。
深圳众擎科技的选择更具象征意义。“机器人研发要抢占先机,深圳是不二选择,”姚淇元列举供应链优势时,窗外正对香港的科研机构。这种“半小时触达供应商”的效率,正是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魔力——松山湖到广深港均在30分钟车程,东莞地铁一号线更将通勤圈压缩至60分钟。当惠州为博士后发放补贴,龙岗向全球发“英雄帖”,广东的引才逻辑已从政策竞价转向生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