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30日,制药公司艾伯维宣布,将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体内CAR-T细胞疗法开发商Capstan Therapeutics,以扩大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法的产品线。
自2023年艾伯维的明星药物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专利到期以来,艾伯维已斥资超过200亿美元进行大手笔收购。该公司正在与Vertex、百时美施贵宝(BMS)等制药巨头在自身免疫药物领域展开竞争。
艾伯维最新押注的Capstan基于mRNA技术开发CAR-T疗法。通过此项交易,艾伯维将获得Capstan公司包括脂质纳米颗粒(tLNP)在内的核心平台技术。该技术可通过重新编程细胞治疗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力。
有市场研究数据显示,CAR-T疗法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110亿美元,到2034年有望飙升至接近2000亿美元的规模。
Capstan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顶尖团队领衔。该公司科学团队创始人阵容豪华,包括CAR-T先驱卡尔·琼(Carl June)、布鲁斯·莱文(Bruce Levine)、2023年诺奖得主、mRNA技术奠基人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以及体内CAR-T技术发明人乔纳森·爱泼斯坦(Jon Epstein)等。Capstan拥有的核心平台包括靶向脂质纳米颗粒 (tLNP) 技术以及体内CAR-T细胞直接改造的疾病特异性mRNA有效载荷技术。
就在今年6月,Capstan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研究,证实脂质纳米颗粒(tLNPs)可在体内对CAR-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该方法类似于mRNA疫苗,仅需简单注射,就能在体内生成CAR-T细胞疗法,无需实验室细胞制造和体外扩增,有望解决当前CAR-T细胞疗法工艺复杂、周期长、价格高昂等关键难题。
Capstan公司的抗CD19体内CAR-T细胞疗法CPTX2309已于上个月正式开始一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
自2017年以来,美国FDA已批准了6款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疗法。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还有数百种自体和异体CAR-T细胞及CAR-NK细胞产品正在临床试验中。
目前已经获批的CAR-T细胞疗法均为体外细胞疗法,但还存在诸如生产制造方面的挑战,如成本、时间和规模,且需要进行淋巴细胞清除化疗,还面临病毒载体的潜在安全性问题,严重限制了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
“体内生成的CAR-T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未来更具潜力的解决方案,创造一种可扩展、现货型、无需化疗预处理、不受地域限制就能给药的新疗法。”一位细胞免疫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上述专家称,相比体内CAR-T疗法在肿瘤方面的疗效,他更看好该疗法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挑战是,嵌合抗原(CAR)如果整合不进T细胞,那么表达就不持久,肿瘤很难清除干净,导致容易复发。”他说,此类疗法要最终从临床走向市场,还需要经历漫长的验证过程。
自身免疫疾病是CAR-T疗法的新战场。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
近日,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圣约瑟夫医院研究团队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全世界首个CAR-T治疗严重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的临床报告。这项研究包含两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和自身免疫性郎飞结/结旁病患者,在接受抗CD19 CAR-T细胞治疗数天后,致病性B细胞在血液中耗竭,在数月后,从间歇性无法行动和轮椅出行恢复至正常活动能力。
自身免疫药物领域,艾伯维凭借利生奇珠单抗(Skyrizi)和乌帕替尼(Rinvoq)的成功,占据强势地位,并迅速弥补修美乐的专利悬崖。预计到2027年,利生奇珠单抗和乌帕替尼两款药物的总销售额将超过310亿美元。
另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创新中心(PCI)介绍,PCI曾帮助Capstan在种子轮和A轮融资中筹集了总计1.65亿美元的资金,投资者包括辉瑞风险投资 (Pfizer Ventures)、拜耳 Leaps by Bayer、诺华风险投资基金(Novartis Venture Fund)、礼来和百时美施贵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