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深圳5月24日电(记者刘玉龙)云南机场集团七彩云南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久24日在第四届民用机场无人机安防治理与创新应用发展论坛上表示,“低慢小”等无人驾驶航空器黑飞扰航事件一直是全国各机场净空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云南机场集团针对无人机防控问题,结合技术升级、管理强化、法律严管及公众参与,形成了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可概括为以下“四部曲”。
一是技术防控:5G-A通感一体基站与智能监测系统。云南机场集团在保山云瑞机场率先部署全球首个5G-A通感一体基站,利用5G-A技术实现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精准监测低空飞行物。该基站可覆盖跑道边界垂直300米范围,实时追踪无人机等“低慢小”入侵目标的轨迹、速度和高度,结合AI算法自动分析风险并预警,将传统人工防控升级为智能化“技防”模式。此外,计划引入类似英国AUDS的反无人机系统,通过无线电干扰阻止非法无人机靠近机场区域。
二是管理机制:多部门联勤联动与巡查强化。云南机场集团与公安、空管、地方政府等部门建立联勤、联巡、联管、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净空保护区的日常巡查频次和重点区域监控。例如,昆明长水机场通过划定1028平方公里净空保护区,并在边界设置警示标志,联合公安部门对违规飞行行为快速处置。同时,云南省政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无人机管理,要求民航部门细化管理规定,明确禁飞区范围,并推动技术设备升级以增强监测能力。
三是法律严打:零容忍执法与责任追溯。针对无人机“黑飞”行为,云南相关执法部门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据《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对违规者处以最高10万元罚款或15日拘留,涉嫌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昆明机场对多起无人机入侵事件展开调查,依法处理涉事人员,并通过无人机实名制、生产销售全流程监管等措施,实现飞行行为可追溯。2024年,保山机场通过5G-A系统与执法联动,实现非法侵入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处置。
四是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举报奖励机制。云南机场集团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包括在社区、学校开展航空知识普及,利用媒体发布警示信息,并在净空区周边增设标牌。同时,推出举报奖励政策,如昆明机场对核实有效的举报给予1000元/人次的奖励,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此外,主动与无人机协会、俱乐部合作,规范飞行活动,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王久介绍,通过上述措施,云南机场集团显著降低了无人机入侵风险。例如,保山云瑞机场在部署5G-A系统后,成功实现非法侵入事件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中小机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未来,云南机场集团计划在全省推广5G-A技术,并探索无人机防控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航空安全与运行效率。下一步,云南机场集团全面承接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建设运维工作,成立后,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为机场防控无人机提供高效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