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思婕
5月21日晚间,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洁美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震科技”)与某固态电池生产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公告显示,为达到双赢目的,经友好协商,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于“高安全轻量化复合集流体”共同进行设计开发,柔震科技应依照该固态电池生产企业需求,为其生产制造供货“高安全轻量化复合集流体”产品。
据悉,鉴于该固态电池生产企业专精于开发新一代高安全高比能固态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其开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产品技术处于锂电池行业领先水平,且有将扩大在锂电池产能的投资布局,未来具有较大的采购需求。
而柔震科技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领域具有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具有提供最新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双方有意向在围绕锂电池业务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特长,提高各自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最终旨在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洁美科技在公告中提到,本次合作对公司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的复合集流体产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将产生积极影响,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利益。
今年4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次动力电池“新国标”的主要修订点之一为“热扩散测试”。该项测试主要考查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其技术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变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此外,还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两项测试,前者主要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后者则考查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
动力电池“新国标”中对安全性能的强调,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技术路线的需求增长。而固态电池凭借其在安全性和轻量化上的优势,被广泛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
作为安全性更高的电池材料,复合集流体的市场需求也有望随之增加。
洁美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业内普遍认为,使用复合集流体是下游电池厂提升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路径,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实施有望进一步加速推动复合集流体的应用落地。”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从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来看,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负责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而复合集流体则起到承载活性物质、传导电流的作用。它就像电池内部的“高速公路”,确保锂离子能够高效、稳定地在正负极之间迁移,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复合集流体可以通过优化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电池的整体安全性。同时,轻量化的复合集流体还可以减轻电池的重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因此,复合集流体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固态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是固态电池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逐步成熟,复合集流体有望实现规模化产业导入,为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袁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