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燕麦第一股”西麦食品(002956.SZ)举行2024年业绩发布会,公司管理层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回顾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6亿元,同比增长20.16%,创下新高;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5.36%。
根据员工持股计划,西麦2025年营收考核目标为增长率不低于15%,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态“将努力争取实现经营目标”。
成本管控难
整体营收上涨,西麦食品的盈利能力却在下滑。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1.33%,同比下降3.22个百分点。
这与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关。
去年,西麦营收同比增长20.16%,但营业成本增速达27.13%,显著高于营收增幅。公司在2024年4月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坦言,原粮成本上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公司大部分原粮来自澳大利亚,年内进口原粮的价格有所上涨,会对公司利润造成影响。
招股书也曾警示,2016年—2018年,澳大利亚进口燕麦粒占西麦燕麦粒采购总量的比例约90%。若因天气等原因导致澳大利亚的燕麦粒产量大幅减产,从而造成燕麦粒供应不足或采购单价大幅上升等原因,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数年过去,原材料的成本管控问题依然困扰着西麦。业绩会上,有投资者询问公司未来如何加强原材料成本管控能力?
对此,管理层回应,西麦将积极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采购效率等方式来减轻成本压力。同时,公司也将努力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净利率持续走低的态势更令人担忧。2019年—2024年,公司净利率分别为16.18%、12.91%、9.04%、8.2%、7.32%、7.02%,连续五年下滑,反映出企业在成本管控与运营效率上面临的双重挑战。
食安问题频发
业务层面,2024年,西麦来自燕麦片的收入占整体营收的九成左右,其中纯燕麦片收入7.06亿元,复合燕麦片收入8.51亿元,冷食燕麦片为1.49亿元。
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2024年中国燕麦行业CR3(即行业前三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为51.9%,其中西麦食品占比最高,为26%,其次为桂格的18.2%和智强(智力)的7.7%。
但在这一优势领域,西麦正深陷霉菌超标漩涡。
去年9月,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24年第25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近期抽检的23大类食品299次样品中,出现了不合格样品5批次,其中便有西麦燕麦片。
不合格信息表显示,抽检产品霉菌检验标准值为n=5,c=2,m=50,M=100CFU/g。其中M是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即检验产品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为100CFU/g。
而西麦高钙牛奶燕麦片的五件样品检验结果分别为3.6×1000CFU/g、1.0×1000CFU/g、1.4×1000CFU/g、1.2×1000CFU/g、1.7×1000CFU/g,均在最高安全限量值的10倍及以上,样品最高超标35倍。消息一出,引起市场哗然。
据了解,霉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性指标。若食品中的霉菌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可能产生霉菌毒素;长期食用霉菌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
彼时,西麦方面回应,霉菌超标被证实为公司一经销商——河北某商贸有限公司商仓储运环节管理不当,使得产品在储藏环节被污染,从而导致该次抽检不合格。
事实上,这已不是西麦产品第一次被检测出不合格。
2020年12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近期抽检的19类食品2113批次样品中,有不合格样品17批次,其中也包括西麦燕麦片,仍是霉菌超标。另有媒体报道,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抽检公告称,广西贺州西麦生产的“燕麦核桃粉”因霉菌超标上榜。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网公布的信息,西麦食品曾在2012年、2016年因霉菌超标登上产品不合格名单。
2012年2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1年麦片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汇总表不合格名单,显示桂林西麦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麦食品前身)生产的牛奶燕麦片的霉菌达80CFU/g,而标准值为不超过50CFU/g。
2016年5月,原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西麦”西澳阳光核桃牛奶燕麦片,检出霉菌超标。
这也意味着,12年间西麦产品5次被官方通报霉菌超标。
业绩会上,《国际金融报》记者针对霉菌超标的情况,询问西麦整改措施以及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出现,公司并未进行回复。
新增长曲线尚未形成
燕麦片之外,西麦正试图拓展新的增长点,但目前尚未形成气候。
去年是品牌成立30周年,公司创始人谢庆奎提出“再造一个新西麦”,并将目光投向大健康市场,主要是蛋白粉、红参肽饮等产品。2024年,西麦其他食品收入同比增长23.89%至1.36亿元,其中蛋白粉增幅超170%,但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7.18%,业绩贡献有限。
此外,西麦还将发展国际化业务视为另一增长曲线,为此,公司组建国际业务中心,设立境外公司。西麦指出,海外业务落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荷兰、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业绩会上,面对投资者提出的海外业绩贡献如何的问题,管理层仅表示,海外业务仍处于探索、培育阶段。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增加海外销售渠道和销售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拓展新业务的同时,西麦食品还在扩充燕麦产品的产能。
2023年,公司燕麦食品设计产能为11.15万吨,2024年增至13.1万吨,但实际产能仅9.08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