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投资币>

正文

冯奎专栏丨城市更新投资亟需配套政策支持

2025-05-21 10:01:00来源: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简称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这不仅凸显了城市更新投资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更反映出其在稳增长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5%,城市发展进入增量建设与存量更新并重的新阶段。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功能迭代升级,老旧设施改造、空间优化等需求日益迫切,城市更新投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这次《意见》重点提出8方面城市更新任务,包括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仅就这些领域来看,预计未来5年,每年在城市更新领域投资总额应10万亿元左右,将成为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城市“生命线”的系统升级尤为迫切。这部分更新范围涵盖供排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经济集约型综合管廊建设,以及污水处理体系升级等核心领域。以地下管网为例,我国部分城市管网服役年限超50年,渗漏、老化问题突出,改造需求迫切。

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既能改善民生还能释放消费潜力。全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17万个,保守估计仅基础类改造投资需求即达1.2万亿元,叠加加装电梯、智慧社区等项目,总市场规模至少将再多增几万亿元。

老旧街区、厂区及城中村改造能够有效激活城市存量空间价值。商业街区升级可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消费中心转型;老旧厂区可转型为文创园区、科创基地等新兴载体;城中村改造关联到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土地集约利用等。全国部分重点城市待改造城中村项目,预估投资规模就已超万亿元。

历史文化与公共空间更新能提升城市软实力,也是重要的投资领域。一方面,历史街区改造需兼顾保护与活化,可通过数字化展示、文旅融合等方式,让历史建筑“活起来”;另一方面,口袋公园、社区绿地等小微空间的建设,可有效缓解城市“绿色空间饥渴”。

尽管城市更新投资前景广阔,但当前项目落地仍面临一些挑战,核心在于投资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许多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例,除政府补贴外,企业需通过停车位收费、广告运营等方式回收成本,往往需要8—10年才能实现盈利。这与社会资本追求3—5年回报周期的诉求有差距,导致一些相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

一些城市更新项目还可能面临融资问题。由于一些项目周期长、抵押物不足等问题,银行贷款审批门槛较高;发行债券则面临信用评级要求高、融资规模受限等问题。而新兴融资模式如REITs,目前仅适用于部分收益稳定的项目,且发行流程复杂、底层资产确权难度大,目前还难以满足大规模资金需求。

因此,要使数万亿的城市更新投资落地,就亟需出台配套政策,增强投资吸引力。

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资金保障体系。中央层面,应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公益性强、收益性弱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地方政府则可整合住建、财政等部门资金,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并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同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社会资本”的联合投资基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资金合力。

第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需全面落实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减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可给予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保护等项目,可探索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第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可考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城市更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延长贷款期限至10—15年;应推广REITs试点,简化发行流程,扩大底层资产范围,将老旧厂房改造、商业街区运营等纳入发行标的;应探索设立城市更新产业基金,通过“优先级+劣后级”结构化设计,吸引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参与。

第四,优化用地政策,释放土地要素活力。应强化“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允许土地混合开发利用,支持工业用地转型为研发、文创等用途;应建立低效用地盘活激励机制,对主动改造的企业给予容积率奖励、地价优惠;应简化土地用途转换审批流程,明确过渡期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和风险。

此外,还需要完善项目审批制度,打造高效服务环境,提升项目推进效率,等等。通过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协同发力,有望破解城市更新投资难题,释放万亿级市场潜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