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空经济犹如一颗璀璨新星,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活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5月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2%和29.3%,大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702.5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低空经济产业链全面升级和深度整合的结果。以无人机产业为例,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飞行控制系统开发到应用场景拓展,中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多地正在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无人机起降场、充电桩、监控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释放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为产业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政策开道技术赋能
共筑发展坦途
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实践,各级政府正加大政策力度为低空经济腾飞铺就坦途。在国家层面,低空经济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地方政府则争相出台配套政策,从空域管理松绑到基建配套完善,再到产业扶持加码,构建起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这种上下联动的政策协同效应,为低空经济产业注入了澎湃动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企业注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企查查数据研究院近期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存量已达8.65万家。回溯近十年发展,行业经历了起伏调整,在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11万家,同比增幅达14.55%。更令人瞩目的是,2025年前四个月注册量飙升至9217家,较去年同期激增234.92%。从布局区域看,华东地区以25.93%的占比领跑全国,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
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成熟的低空经济项目近期纷纷落地。今年美团无人机外卖业务落地上海复旦大学,为学生们及时送去各种所需的物品。“从进园区、进公园、进商场到进校园,能在上海中心城区探索发展低空经济,这是杨浦区服务专班与我们并肩努力的结果。”美团无人机上海公共事务负责人刘启泰对记者表示,美团第四代无人机由美团自研而成,是基于双余度飞行控制架构的全新航电平台六旋翼无人机,可以在城市复杂场景中进行配送。截至2025年3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迪拜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52万单。
深圳英招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国中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的AS700载人飞艇运营项目今年计划落地贵州省黔东南州,与当地政府共同合作运营,该项目落地后将成为当地文旅项目的一道亮丽风景。
辛国中说:“随着低空飞行逐渐大众化、普及化,低空旅游产业潜力的释放,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推动了低空经济创新运营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的融合。我们的载人飞艇核心技术在于轻量化复合材料、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智能驾驶舱等,在载客量和续航能力上大大提升,使得商业化开发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政策+技术”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产业正在向精细化、无人化、智能化管理演进。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田敏表示,低空经济将使城市管理要求更精细化,借助空天地一体化巡查监管,把精细化融入城市管理各个环节,如加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等方面。在人烟稀少地区,低空经济同样大有可为,尤其是对森林草原区域的防火灭火工作可以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正在突破传统航空边界,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从无人机精准配送、城市空中出行,再到低空观光旅游、应急救援响应和森林草原的风险防控,创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场景创新不仅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更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技术突破和模式革新。
从应用到生态
低空经济正实现价值转化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体系。当下,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然构建起了一套成熟且完备,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等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各环节犹如精密咬合的齿轮,协同共进,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动能。
在5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下称“博览会”)上,《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参展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在博览会现场,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到飞控系统研发,从空管平台建设到应用场景拓展,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已然清晰可见。特别是多家科技企业携最新研发的无人机亮相,成为博览会当之无愧的焦点。如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具备长航时、高载重能力的无人机,能够广泛应用于消防灭火、农业植保、地质勘探等多个领域。该公司业务人员向记者介绍,公司在研发制造环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注于低空飞行器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着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在盛邦安全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盛邦安全”)展台,盛邦安全星网安全产品线市场总监王晨向记者介绍,近期公司联合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城市级无人机航空安全服务体系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专网环境下消防、城市巡检、应急救援等多方面的无人航空安全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王晨说:“公司进军卫星互联网安全领域以来,主要业务已经覆盖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安全,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兴盛,我们也看到了无人航空数字安全运营体系的市场需求,正是为了解决无人低空航空器在运营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才推出了这项解决方案,进军低空经济产业。”
运营服务环节则是低空经济与市场紧密对接的桥梁,专业的运营公司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低空飞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博览会现场,多家企业展示了涵盖飞行培训、航空旅游、航空摄影等多个领域的低空经济运营服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汤洋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解了公司的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如何赋能当地低空产业发展。“比如一个公司或个人提出了低空飞行请求,到底能不能飞?什么时候飞?什么时候降落?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协调,我们正在打造城市低空的指挥中心,让低空飞行管理更高效。”汤洋说。
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了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和顺畅,各地进一步加大对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微型起降场成为主要建设对象。如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今年公布的“512”低空起降设施网规划,将兴建5个大型起降场、10个中型起降场、200个微型起降场。
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这三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低空经济完整的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推动着低空经济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