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创新驱动 管理赋能 人才强基——长虹控股集团三大法宝破局产业新发展

2025-05-20 03:00:00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如何积极把握AI浪潮机遇,打破传统管理惯性?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精益化生产管控成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如何积极把握AI浪潮机遇,打破传统管理惯性?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精益化生产管控成本以及激发组织人员内生动力?如何提升组织能效与竞争力,从而达到系统性变革成效?长虹控股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创新驱动、管理赋能和人才强基。

创新驱动:核心技术自主化全面聚焦智能化

随着AI浪潮席卷全球,技术驱动家电行业迈入智能化升级的新纪元。通过深度融合大模型,家电行业从功能优化向全场景体验服务跃迁,智能化已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推动重构用户体验与产业生态。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广东长虹”),作为长虹控股集团布局华南、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凭借“需求捕捉-技术攻关-标准”输出的闭环研发体系,依托“内外双循环”机制,实现从需求到“三阶信号追踪法”技术标准的跃升,同时引入Google TV动态背光补偿算法攻克手机系统壁垒。

仅2024年一年时间,广东长虹就完成了新一代智能电视平台R+5.0全球首发,该平台支持Roku TV、WebOS、AOSP等全球主流智能系统,可满足差异化需求,同时搭载的AR可视化系统、AI大模型交互功能,实现全场景解决方案,拉动长虹电视当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0.27%。

核心技术自主化是长虹控股集团打造的重要标签。作为其跨界进入新能源领域的载体,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虹新能源”)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卡脖子”瓶颈,其开发的750支/分钟碱性电池高速生产线,较进口设备的效率提升25%,在“智改数转”行动下,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其产线电池产品电性能均匀性提升6%、产线生产效率提升10%、制程废损下降30%-50%、关键质控达100%覆盖。

值得肯定的是,创始于1958年的长虹控股集团,历经多次转型,实现了彩电主业向多元化布局的成功蜕变,目前其业务涵盖智慧家居、数字产业、特种装备、绿色能源、医疗健康等产业,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

管理赋能:以精益化管理提质增效控成本

近年来,随着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家电行业市场格局分化、竞争加剧,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并扩大补贴范围。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企业需提升运营效率匹配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在“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政策号召下,精益化管理也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在头部家电公司中,长虹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四川长虹(600839.SH)的管理费用率、期间费用率长期处于行业低位,且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记者综合研读多家上市公司财报发现,四川长虹的期间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2年至2024年,四川长虹的期间费用率由6.32%降至5.64%,管理费用率从1.88%压缩至1.72%,费用使用效率持续提升。

管理效率的提升,一方面,源自企业供应链的优化。中山长虹电器有限公司(简称“中山长虹”)前瞻性地推行物料供应“去独家、去中间商、去异地”,通过打破单一供应依赖、直连原厂降本增效,以及构建本地化供应网络,重构供应链,实现80%物料4小时内送达,物料运输时间较同行减少2至3天。在供应链韧性持续强化下,2024年,其海外销量突破500万套,5年产量增长率超200%。另一方面,通过精益化生产实现靶向降本。“十四五”期间,长虹新能源推行“靶向监管”模式,分别成立降本增效、设备攻关、品质攻关团队,落地21个降本增效方案,覆盖订单采购、营销、物流等环节。同时,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将每个班组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通过测算材料进入工序价格、工期费用、产品出库价,完成成本效率考核。

人才强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随着家电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场景化方向转型,具备算法开发、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而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背景下,吸引和留住核心技术人才、驱动产业升级,才能实现技术突破,应对市场变化。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简称“长虹空调”)通过差异化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公司遵循“271”人才法则,针对管理层、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职能人员进行评估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公司重点提升位于前20%的优秀员工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学习成长空间等,而排名靠后的10%的待改进者则面临岗位调整等压力。通过这一管理办法,公司涌现出众多优秀员工,以“90后”的技术所所长李磊鑫为例,其采用的“给机会、压担子、扶上马”的人才培养和团队管理机制,在三年内帮助公司关键项目决策周期缩短60%。

无独有偶,中山长虹建立了“赛马机制”晋升体系,该体系明确考核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主管经理每年竞聘、技术部专家每两年进行答辩等举措,强化竞争以激发员工创新热情。

广东长虹则推出“师带徒+项目制”培养体系,构建双通道晋升机制、B库人才储备计划,帮助员工快速成长,同时构建“战略-培养-激励”人才发展体系,针对新员工、老员工、中层干部,打造全周期、分层级的成长生态。此外,该公司还推出研发预研竞赛、营销跨国轮岗等特色项目,全方位激发员工潜能。

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突破到效率优化,再到人才反哺,长虹控股集团坚持创新驱动、管理赋能、人才强基三大法宝,实现了高效稳健高质量运营,其构建的“智能平台+场景方案+全球人才”体系,或将继续推动制造行业行稳致远、臻于至善。(实习生程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