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詹钰叶
蒋佳良目前是浦银安盛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权益投资官,同时还是公司投委会成员,管理规模约占公司权益基金规模的1/5。但他的管理成绩并不理想,6只在管产品中有5只任职回报为负,其中部分产品净值跌逾50%。
公开信息显示,蒋佳良于2018年6月加盟浦银安盛基金,他现任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20.36亿元,接近浦银安盛基金权益产品管理规模的五分之一。从产品成绩看,除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A外,蒋佳良在管产品的任职回报均为负,且明显跑输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
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蒋佳良旗下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A3年又143天的任职回报为-52.87%,创下公司在职权益基金经理的最差任职回报纪录;而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18.07%。他管理浦银兴耀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近3年的任职回报为-37.17%,而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8.56%;浦银均衡优选6个月持有混合A的任职回报为-25.37%,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14.96%;浦银安盛价值成长混合A的任职回报为-20.15%,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7.36%;浦银安盛光耀优选混合A的任职回报为-17.12%,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9%。
此外,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的A份额是蒋佳良旗下唯一一只任职回报为正的,6年又201天的任职回报为103.27%。但记者注意到,其C份额3年又288天的任职回报为-50.74%。总体来看,蒋佳良多数在管产品长期回报不佳,在推动公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或许存在降薪风险。
面对如此成绩,持有人也十分不满。在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吐槽“越等越亏,三年多了,亏了过半,跌得比谁都狠,涨得比蜗牛还慢,回本无望啊”。
尽管业绩不佳,但是以上产品依然收取了不菲的管理费。例如,2024年全年,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A/C分别跌6.9%、7.62%,大幅跑输同类产品同期平均收益率,而这只基金当年合计收取了管理费用1016万元。数据还显示,2022年与2023年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分别收取了近3500万元与近2000万元的管理费。
据数据,至2025年一季度末,浦银安盛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3562.14亿元,在200来家机构中排名第28。部分产品面临清盘压力。至一季度末,公司旗下有19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其中浦银安盛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浦银安盛景气优选混合、浦银安盛养老目标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浦银安盛策略优选混合规模不足1200万元,浦银安盛科创板100指数增强规模不足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