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云山”)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子公司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医药”)通知,广州医药股票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
曾谋求港股IPO未果
资料显示,广州医药成立于1951年,主要从事医药批发和零售业务,包括西药批发;药品零售;中成药批发;化学药制剂、生物制品(含疫苗)批发;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及医疗器械零售等,现有员工1700多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白云山直接持有广州医药90.92%股权,为广州医药的控股股东,白云山实际控制人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时为广州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近年来,广州医药的业绩表现稳健。公告显示,广州医药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5.91亿元、546.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9亿元、5.78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白云山曾筹划广州医药在H股上市,但2023年12月20日,白云山发布公告称,考虑到证监会出具的核准批复有效期已届满,且目前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结合公司及广州医药的战略规划,决定终止推进广州医药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上市相关工作。终止分拆上市后,广州医药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未来将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战略发展需要,择机寻求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于此次广州医药挂牌新三板,白云山表示,广州医药于新三板挂牌后,将仍是本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不会影响本公司独立上市地位,不会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持续经营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母公司去年业绩受挫
相较于子公司稳健的业绩,其母公司白云山的业绩却开始下滑。
前段时间,白云山交出2024年成绩单,净利润创下近七年新低。2018年至2023年,白云山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34.41亿元、31.89亿元、29.15亿元、37.2亿元、39.67亿元、40.56亿元。2024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749.93亿元,同比下降0.69%;实现归母净利润28.35亿元,同比下降30.09%。
白云山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受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加速变革、行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持续影响,集团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业绩同比下滑。此外,分季度来看,白云山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出现亏损,亏损金额约3.23亿元。
白云山表示,基于一心堂2024年度业绩预告及股价较期初大幅下跌的情况,公司判断一心堂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对一心堂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约3.86亿元,从而减少年度利润总额。此外,白云山还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98.11万元,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6329.8万元,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63.55万元。本次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相应减少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约4.71亿元。
挂牌新三板,对广州医药有哪些利好和挑战?白云山业绩情况是否会对广州医药的后续融资产生影响?母公司白云山2024年净利润因减值计提等因素大幅下滑,且核心业务板块(大南药、大健康)收入与毛利率双降,面对行业政策变化与市场竞争,公司是否有明确的产品结构优化、成本管控或新业务拓展计划?针对上述问题,5月20日,新京报记者向白云山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