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春莲
5月15日—16日,在辽宁省工业与信息化厅、辽宁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沈阳工学院联合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旗下子公司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云智数”)举办了“灯塔领航数智赋能”AI+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论坛围绕AI+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会上,美的集团与沈阳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美的集团数字灯塔学院全球样板间,正式启用“沈工-美的数字灯塔学院”,标志着美的集团数字灯塔学院全国首个深度融合制造业实践与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样板落地。
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沈工-美的数字灯塔学院”凝结了美的集团数十年制造业业务实践和数字化转型经验,引入工业大数据、工业仿真、AIGC等前沿技术,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打造美的集团数字灯塔学院全球样板间。
美云智数总裁金江表示,数字灯塔学院的创新在于构建了“三共机制”:一是共建课程体系,将国家双跨平台上的真实企业场景转化为教学案例;二是共培双师队伍,实现工程师和教师的有效互动,在企业知识和教学知识上共学、共享、共建;三是共创实践平台,链接美的集团以及核心客户的实习、就业机会,为学子们毕业前对接实操平台,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未来,美的集团美云智数还将持续助力沈阳工学院打造“三个标杆”,一是成为东北地区产教融合改革试验区标杆,培育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二是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标杆,毕业生将获得工信部权威数字化人才认证;三是树立校企协同创新标杆,联合申报省、部、国家级科研项目。
美云智数院校生态总经理江宝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才市场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从产业侧来看,我们服务的众多企业普遍面临新技术应用人才短缺的困境,特别是AI、数字化领域以及支撑制造业出海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尤为突出。”
江宝仁表示,面对这一矛盾,多方已积极行动。企业为谋求发展,主动推进产教融合,与高校建立合作,试图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通道;高校也深刻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在人口结构变化与高等教育规模波动的大背景下,若不能构建差异化培养体系、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未来在招生就业等环节将面临更大挑战。
驱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据了解,当前,辽宁正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辽宁样本”。作为省内高校之一,沈阳工学院始终把开放和创新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沈工-美的数字灯塔学院”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人才培育的孵化器、产教融合的示范田,让驱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过去,我们在产教合作中遇到诸多瓶颈。从企业视角看,以往校企合作多是碎片化对接。各事业部分散与高校特定专业合作,缺乏对企业战略转型需求、岗位变化趋势的系统性梳理,难以将企业最新技术迭代、业务变革转化为教学资源。”江宝仁表示,从学校视角出发,既要遵循国家人才培养规范,又要深度融合产业实践,在将企业数据、知识嵌入教学场景时面临重重挑战,导致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而美的集团与沈阳工学院的此次合作不仅是校企资源的深度融合,更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人才+技术”双引擎,树立了全国产教融合新标杆。数字灯塔学院通过“教育反哺产业、产业赋能教育”的闭环模式,破解传统产教融合难题,为行业输送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助推中国智造。
“相信通过多方协同、政策引导与机制创新,我们能逐步化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江宝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