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水泥行业形势并不乐观,全国水泥销量同比下降约10%,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在传统行业面临转型挑战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上峰水泥(000672)凭借"主业链稳健+投资翼发力"双轮驱动战略,展现出强劲的抗周期能力。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4.48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4.83%,但降幅远低于海螺水泥(-35.51%)、华新水泥(-24.16%)等行业龙头。归母净利润6.27亿元,进入到同行上市公司前三。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64%,净利润更是同比暴增447.61%,毛利率提升5.05个百分点至27.41%,表现十分亮眼。同时,公司在新经济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尝试分析下这家A股中典型的传统企业,如何在主业上深耕细作取得比较优势,以及如何在新经济领域前瞻布局以对抗行业周期。
一、主业链:优势突出,持续挖潜
在A股12家水泥上市企业中,有根正苗红的央企天山股份(000877,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有行业标杆海螺水泥(600585,安徽省最大国企),有百年历史的华新水泥(600801,中国水泥工业摇篮之称),这些企业都鼎鼎大名,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做出卓越贡献。但从公布的2024年年报指标来横向对比,上峰水泥在行业内经营指标优势突出。
(一)业绩指标:对标同业企业
从已公布的12家上市水泥企业年报中,上峰水泥2024年营收排在第8位,天山股份、海螺水泥、金隅集团的营收都是它的15倍以上,华新水泥也是6倍以上,但是2024年归母净利润上峰水泥排在第3位,非常优秀。
从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的核心经营指标来看,虽然由于行业周期问题,水泥行业毛利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24年上峰水泥销售毛利率为26.16%,),但是连续五年都排名行业上市公司第一(见下图),上峰水泥实力可见一斑;从近五年的平均ROE(净资产回报率)来看,上峰水泥为17.83%,同样位于行业第一;此外,销售净利润率也是连续5年排名第一,人均营业利润和总资产报酬率不是排名第一就是排名第二。从这些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连续性指标来看,上峰水泥的主营业务工作十分优秀,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2025年2月中国水泥协会公布了的2024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最新排名中,上峰水泥跻身至第6位,上升了4位,前面是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天山股份、华新水泥和华润建材科技,行业协会对于上峰水泥的竞争力也非常认可。
(二)主业链条:剖析优势根基
水泥行业是典型的传统建材行业,属于重资源、重资产、重管理的行业,行业中这么多优秀的企业,上峰水泥为什么能持续在经营指标中领跑?仔细分析上峰水泥历史发展轨迹,其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本世纪初开始走出浙江,布局长三角;到2013年通过重组在A股成功上市,再次大幅扩大了影响力;然后再发展西北和西南两大产业基地,形成全国性的三大产业布局。可窥见企业务实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产能布局、精细的内部管理。
1. 资源储备充沛
丰富的资源储备是上峰水泥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上峰水泥拥有石灰石资源储量超过9亿吨,每个生产基地都配置了大规模优质石灰石矿山,足以满足30年生产所需,且矿产资源全部分布在厂区周边,运输便利,水泥作为同质产品,成本管控是竞争的核心要素,所以优质的原材料和低廉的运输成本。为上峰水泥熟料制造提供了坚实基础。
2. 产能布局优化
优化的产能布局是上峰水泥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产能布局合理,以华东及长江中游经济发达区为核心,辐射新疆、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形成“60%产能在华东、20%在西北、20%在西南”的战略布局。通过区域深耕和产能置换,2024年公司水泥销量降幅只有1.4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混合所有制高效
上峰水泥的治理结构比较特别,大股东是民营企业浙江上峰控股,第二大股东是央企南方水泥(天山股份子公司),第三大股东是大国企铜陵有色,海螺水泥是第五大股东,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都在10%以上,而且是上市前就长期持有,并持续提名代表进入董事会。
这个独特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结合了浙江民企的灵活高效和央企国资的规范稳定,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公司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砂石骨料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销售骨料963.37万吨,毛利率高达66.15%,也稳定地为公司贡献利润。另外,环保协同处置各类危固废、生产基地的光伏发电、智慧物流等在优势主业上延伸出来的业务,持续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
主业发展:展望未来空间
水泥行业作为传统的基础材料行业,长期以来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密切相关。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房产和基建行业迎来深度调整,对水泥行业影响很大,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0%,产能利用率不足53%,这也是市场对水泥行业普遍的疑虑。
在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业绩,更需要从长期战略和内部挖潜入手。从2025年4月份的上峰水泥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就这个问题从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清晰的阐述。
一是市场机会空间,管理层认为从短期来看,水泥行业周期性低谷已过,市场迎来反弹机会,从长期来看,总体需求下降较为确定,行业洗牌和并购机会在局部区域上会持续出现。2024年初在新疆联合天山股份并购博海水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博海水泥当年就实现盈利约8000万元,再就是出海机会,2024年上峰水泥联合海螺水泥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一条生产线成功点火投产。二是成本优化空间,管理层提出了2025年每吨熟料可比制造成本下降5元,每吨水泥可比制造成本下降3元的目标,粗略一算,这块可增加利润1.2亿多。三是费用优化空间,从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表示:2025年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目标是同比下降约7000万元。从这些方面细节来推算,如果实现如上计划,上峰水泥2025年的业绩不会差。
二、投资翼:前瞻布局,前景可期
(一)上峰投资的战略与路径
上峰水泥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规划,其中新经济股权投资翼是其中关键的一翼,上峰水泥作为传统的建材企业,跨界进行投资新经济(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的决策背后有多重战略考量:
首先,最直接的驱动力在于对冲主业周期性风险。水泥行业和宏观经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度相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通过投资于与传统建材周期关联度较低、且处于长期增长通道的新兴产业,可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平滑整体业绩波动,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捕捉新兴产业增长红利。半导体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该领域的优质项目,有望分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高增长回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最核心的战略需求在于通过新经济投资积极探索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加企业对于新质业务的感知力,提升企业在新质业务上的资源积累和人脉积累,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战略储备。
同时,公司在执行投资策略时展现出审慎和专业化的特征。上峰水泥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LP),与专业的私募投资管理机构(兰璞创投)合作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通过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投资管理项目的丰富经验,有效规避公司直接跨界进入高技术壁垒、快节奏变化的新兴领域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管理风险。这也体现了上峰水泥的务实的风控策略,通过外部合作弥补自身短板。
(二)上峰投资的规模与预算
上峰水泥在新经济领域的投资并非是零敲碎打,而是呈现出具有相当规模且持续的资本投入,2020年就曾公告计划使用不超过5.5亿元人民币的额度进行股权投资,2025年,也公告计划使用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额度进行投资。这些年度预算设定,表明公司是将投资视作一项持续性的战略安排。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公司在新经济股权领域的投资累积已经达到17.85亿元。这个投资规模在公司的整体财务背景下考量,可以明显显示其战略高度。公司在2024年年底的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9.49亿元,累积投资额已经占到净资产的20%,同时年度投资预算3-5亿元,相对于公司年度净利润(2023年7.44亿,2024年6.27亿)也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见公司希望通过多元化投资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决心。
(三)上市进程与投资回报
自2020年8月第一个投资项目开始,历经大约5年的投资期,上峰水泥已经有成功的退出案例。公司通过合肥存鑫基金的专项投资,并在2024年四季度以及2025年一季度,完成晶合集成科创板上市后的减持退出,公司最终实现1.6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净收益,不仅证明了投资的眼光,也为公司的整体利润做出实质性贡献。
除了晶合集成项目,公司投资组合中的多个标的上市进程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截至目前:
中润光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2025年3月)。
昂瑞微申请科创板上市获上交所受理(2025年3月)。
先导电科与上市公司光智科技推进并购重组(2024年10月)
上海超硅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工作(2025年3月)。
芯耀辉处于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广州粤芯处于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盛合晶微处于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另外也有市场传言,国内的存储芯片厂合肥长鑫科技也在积极筹备上市工作。如果仔细分析各个标的的投资公告,上述处于上市进程中的标的投资额度非常大,比如:盛合晶微1.5亿、广州粤芯2.28亿、先导电科1.0亿、上海超硅1.0亿、中润光能0.5亿、长鑫科技2.0亿等。这几个项目的投资额加总已经在上峰水泥新经济股权投资总额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而随着公司投资的半导体以及新经济领域投资正逐步进入收获期,未来有望持续产生较好的投资回报。
(四)重点投资标的解析
公司的投资标的组合在半导体领域展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基本涵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设计EDA软件、晶圆代工、封装测试、材料、IP、射频、功率器件、感知芯片、光学检测等多个领域。
1、合肥晶合集成(688249)
晶合集成是国内主要的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DDIC)代工,并拓展到CIS、MCU、PMIC等领域,已经实现150nm至90nm制程节点的量产,并正在推进55nm更先进制程。位列中国大陆纯晶圆代工厂第三、全球第九。
上峰水泥在2020年通过合肥存鑫基金投资2.5亿元,2023年5月晶合集成在科创板上市,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存鑫基金减持完毕。退出后,公司累计收到合肥存鑫分配资金4.31亿元人民币,扣除相关成本和费用后,累积净收益为1.66亿元。晶合集成项目的成功退出,是公司投资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投资翼战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后续投资树立了信心。
2、盛合晶微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
盛合晶微(原名中芯长电)是国内领先的中段硅片制造企业,专注于12英寸高密度凸块加工、硅片级芯片尺寸封装和测试等先进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 TSV 封装企业,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投资,22023年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接近20亿美金。
上峰水泥于2023年4月公告出资1.5亿元,通过苏州璞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盛合晶微,目前盛合晶微已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工作正在进行中。
3、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超硅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用8英寸和12英寸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上游材料供应商。上海超硅作为12英寸硅片龙头,年产能60万片,目前国产化替代率尚不足10%,潜力巨大。公司产品覆盖逻辑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等核心领域,与中芯国际、华虹等头部晶圆厂深度合作,良率稳定在98%以上。
上峰水泥于2022年8月投资1亿元,目前公司已完成上市辅导工作,辅导期已于2025年3月5日结束。
4、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鑫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设计和制造企业,是国内唯一实现DRAM芯片自主研发并量产的企业,掌握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率先量产19nm工艺DRAM芯片,技术指标达国际主流水平,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多元领域。2024年,长鑫科技完成新一轮108亿元融资,投后估值已达1508亿元。
上峰水泥于2021年7月投资2亿元,目前长鑫科技已经完成股改,市场上时不时传消息,长鑫科技正在积极对接资本市场。
5、其余新经济领域投资
除了半导体领域后,据上峰水泥披露的信息,公司还投资了先导电科、中润光能、昆宇电源、金美新材等知名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企业。
三、新规划(2025-2029):三驾马车,蓄势待发
(一)未来三年分红规划
根据上峰水泥未来三年分红规划,2024至2026年,每年现金分红金额原则上不低于4亿元,且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35%。若按最低标准计算,三年累计分红将超12亿元,体现了公司对股东的回报力度。
据上峰水泥公告显示,2024年度分红计划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亿元(含税),占本年度归母净利润的95.73%,按公告日股价计算,股息率达7.54%,排名行业第一,A股前十。这次分红远远超过了公告的三年分红规划的下限,体现出十足的诚意与魄力,在当下证券市场行情中尤为难得。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统计:上峰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1次,现金分红达到38.19亿元,为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
(二)新五年战略规划
根据最新发布的新五年(2025-2029)战略发展规划,上峰水泥将从一主两翼向双轮驱动过渡,当前阶段将加大股权投资业务的投入积累,形成新的资本发展平台,营造建材材料产业链与股权投资业务链双轮驱动、齐头并进、互补平衡的业务格局。
最终通过五年左右的积累和发展,力争培育出支撑上峰第二成长曲线的新业务,形成建筑材料基石类业务、股权投资资本型业务、新质材料增长型业务“三驾马车”协同协调、资源共享,稳固发展的总体格局。
(三)新规划的详解
1. 建筑材料基石类业务
未来五年,上峰水泥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在水泥、熟料、骨料等核心产品的生产、技术、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能力。预计到2029年,熟料年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水泥3000万吨、骨料4000万吨、商混500万方,新增碳酸钙等建材延伸升级产品产能。公司将继续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巩固区域龙头地位。
2. 股权投资资本型业务
公司计划从财务投资及项目并购两类业务入手,储备30亿元以上权益资产。随着股权投资进入收获期,预计将带来更为显著的估值增值。公司将继续关注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优质投资机会,通过投资组合的优化,提升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3. 新质材料增长型业务
公司将加深对硅基、钙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的认知与布局,为未来转型升级开辟新的想象空间。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资源整合,公司将逐步构建起涵盖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综合分析,在上个五年中,上峰水泥较为完美地实现“一主两翼”的战略规划目标,从2024年的年报中看到,一主两翼的利润贡献比约为6:2:2左右,从一个单一的建材水泥生产商进化到“产业+资本”的复合型企业,主业链的比较优势保持相对突出,能够持续在行业下行的周期里保持稳健;投资业务方向明确,赛道聚焦,投资组合已经展现出美好未来前景。
在下个五年,主要看上峰水泥如何实现三驾马车中关键的“新质材料业务”,这将是评估其战略转型成效和影响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看点。从历史经验看,上峰水泥这家公司既能保持战略定力,也有机遇捕捉能力,加之务实高效且愿意回报股东的企业文化、以及通过投资业务探索转型升级的审慎性,让我们对这家公司多出几分期盼。
当下经济背景下,监管层鼓励资本市场产业并购,如果上峰水泥能够成功把握这次转型升级机遇,切入符合其基因的新质材料赛道,五年内再造一个上峰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