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主题为“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分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欧阳卫民表达了其对于应对碎片化及顺应和维护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见解。
欧阳卫民首先对碎片化作出定义,即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由于认知的偏差、地缘政治、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全球贸易、投资、技术交流等活动逐步分化,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集团和区域的现象。而碎片化的表现就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人为减弱、贸易壁垒有意增加、技术有意脱钩、要素流动人为限制,以及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主动切断。
在欧阳卫民看来,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首先是源于认知偏差,包括认为“顺差国在敲竹杠,逆差国吃亏了,受损上当了”;认为“关税是由出口国承担的比例更高,而不是由进口国承担的比例更高,所以进口国觉得加关税对自己的国家有利”;认为“加征关税可以迫使产业企业回归本土”;“汇率操纵、政府补贴有利于国际贸易优势的形成,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公平”等。
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此后围绕各个领域的关税问题,特朗普更是密集发布新规,由此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近期中美双方达成暂停大部分互征关税的协议,再度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技术变革等共同挑战面前,建设性的全球合作仍然必不可少。欧阳卫民认为,要纠正认知偏差,学界、研究机构、智库要认真研究包括经济贸易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逆差的形成与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高度的关联性和必要性等议题。
在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技术变革等共同挑战面前,建设性的全球合作仍然必不可少。展望未来,欧阳卫民指出,首先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世界经济发展史规律,不可阻挡。而碎片化是一个逆流,是人为的、有害的、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从而增强应对碎片化挑战的信心。
其次,要全力纠正认知偏差,回归常识,回归经济学的原理,回归经济史规律,要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让更多的人看到碎片化的害处、一体化的好处与大势,从而趋利避害。
此外,要鼓励技术创新与合作,强化国际资本联系的纽带,促进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做好政策的协调与沟通,包括宏观政策的协调和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贸易战、科技战、资源战、冷战、热战等等我们中国都不愿意打,但是也不怕打。必须做好两手准备,推进全球化,应对碎片化,在合作中共赢,在斗争中自强。”欧阳卫民说道。
欧阳卫民进一步指出,应对“矛盾”要做到“三个坚定”,即信念理念要坚定、原则要坚定、行动要坚定。要解决碎片化的诸多问题,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全球化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