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在会上表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格局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从什么方面走,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我认为有三点是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机会可能会增加。贸易、投资最初考虑的就是成本效益问题,过去成本比较简单,就是人力、土地、资源这些传统要素。后来又新加入了创新、制度、绿色等新发展要素。这一两年,地缘政治等因素也都加入了贸易、投资考量。
这此过程中,企业家考虑的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布局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率最大化。在胡晓炼看来,在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的过程中,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难度很大。因为在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的竞争力并不够强大,另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对贸易和投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制造业流向的首选并不是美国,而是成本更有利、关税更低的地方。这个地方恰恰是现在的“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有更多吸引贸易和投资的机会。
第二,全球贸易的再平衡会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过去几十年许多国家借助全球化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贸易不平衡问题:在世界三大经济体中,从2017年至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幅超过50%,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过400%。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胡晓炼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只有在自身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地发展的情况下,贸易不平衡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
第三,货币再平衡将会引导世界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胡晓炼表示,“过去这些年里,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是美元、欧元等几个大型经济体货币,其中美元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如果美元现在是一支独大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必然造成国际货币体系也发生改变,我认为它的改变可能会从三个方向推进。”
一是会有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她认为,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之间的清算现在越来越普遍,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现在也出现了由其他货币参与的情况。东盟“10+3”机制里,清迈倡议的多边化也是用了新兴市场货币参与出资,说明货币除了为贸易、投资服务外,也将会为金融稳定服务。
二是对加密数字货币的重视,特别是将来它会不会也成为国际服务跨境贸易、投资的公共产品,值得高度关注。
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功能会不会进一步提高?
“总之,通过三个方向演进的可能性观察和讨论,可以看到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货币体系。”胡晓炼总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