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财经分析】关税缓冲期促前置出货热潮 新加坡出口复苏仍存挑战

2025-05-17 20:00:00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新华财经新加坡5月17日电 在全球贸易环境趋于复杂、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新加坡2025年4月非油品国内出口(Non

新华财经新加坡5月17日电 在全球贸易环境趋于复杂、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新加坡2025年4月非油品国内出口(Non-oil Domestic Exports 简称 NODX)同比增长12.4%,为近9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升幅。尽管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多家机构与官员提醒,强势增长背后掺杂短期因素,未来数月出口动能恐将面临回调压力。

根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NODX同比增长12.4%,高于3月的5.4%。电子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增长23.5%,带动个人电脑大涨124.3%,集成电路和磁盘介质产品分别增长23.3%和33.0%。非电子产品亦有增长,增幅为9.3%,其中非货币黄金(Non-Monetary Gold)增幅高达80.4%,船舶结构件(Structures of Ships and Boats)及专用机械增长7.2% 。

从主要出口市场看,NODX对印尼同比增长111.2%,中国台湾47.4%,韩国38.1%。具体商品结构显示,印尼市场需求集中于船舶、黄金与电脑,中国台湾和韩国则呈现专用设备与半导体备货热潮。相较之下,NODX对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则继续收缩,而美国市场也出现放缓迹象,由3月的6.2%降至1.2% 。

华侨银行(OCBC)首席经济师林秀心指出,4月NODX增长远超预期,主要得益于电子产品抢先出货(front-loading)现象。她强调,自4月2日“解放日对等关税(Liberation Day reciprocal tariff)”宣布电子产品可豁免征税后,出口商积极将出货前移,争取在90天政策缓冲期内完成出口安排。

林秀心预计,若中美未能在90天窗口期内达成更长期协议,则后续出口存在高位回落的风险。华侨银行维持全年NODX增长预测区间在-1%至+1%之间,并指出,下半年受高基数影响,出口增速将显著放缓。此外,全球半导体后续是否被纳入特定行业关税清单,也将影响新加坡电子产业链的发展前景。

大华银行(UOB)研究报告认为,4月出口反弹具有“典型政策推动特征”。该行指出,电子设备转口贸易(Non-oil Re-exports)同比激增58.9%,接近历史峰值,反映出供应链企业为应对潜在政策变化而集中发货。

大华银行进一步指出,美国4月已启动对医药与半导体产品适用232关税的调查,市场预期关税政策将在7月9日后重启,前置出货将对后续订单形成“偿还效应”(payback effect),可能导致2026年出现更为疲弱的出口表现。该行因此上调2025年NODX增长预测至+2.0%至+4.0%,但提醒投资者对持续性保持审慎 。

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发布的预测报告将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从3.0%大幅下调至0.2%,原因之一即是美国与中国间经贸摩擦再起。WTO警告,中美若重新全面征税,可能导致双边商品贸易量暴跌81%。

WTO还警告称,全球经济的“脱钩(decoupling)”趋势,长期可能导致全球GDP最多损失7%。此外,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从“规则导向(rules-based)”转向“交易导向(deals-based)”,使得政策可预测性下降,全球经济稳定性面临削弱。

报告还指出,2025年北美地区贸易将下降12.6%,亚洲仅增长1.6%,分别较2024年的2.3%与8.0%显著放缓。这一趋势意味着新加坡作为全球贸易枢纽将不可避免面临下行压力,即便短期数据乐观,也需为中长期不利因素做好准备。

尽管4月表现突出,市场各方仍普遍预期未来出口增势将逐步减弱。一方面,前置出货行为本质是对政策窗口的抢跑,不具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全球终端需求仍未全面恢复,东南亚以外市场表现依旧疲弱。

新加坡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部分子项已跌破荣枯线,也表明新加坡制造业基础仍显脆弱。

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许多公司趁90天暂缓期,尽可能提前把货物运送到被征收关税的地方。“因此,你可能会看到我们的出口增长、经济活动回升。 但这并不能让人感到安慰,因为这是提前销售和出口。 这意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口和产出会放缓。 ”

新加坡贸工部4月发布今年第一季经济增长预估数据时,把全年增长预测从1%至3%,下修到零至2%。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