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大刀阔斧的“断舍离”,阿里巴巴-W(HK09988,股价128.9港元,市值2.46万亿港元)刚刚度过了相对“平静”的一个季度,也交出了“轻装上阵”后的首份成绩单。
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以下简称Q4)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3.82亿元。上一季度,阿里出售了高鑫零售和银泰的全部权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务年度,阿里2025财年收入为人民币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
在当晚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到,集团基本形成了AI(人工智能)+云、电商、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的发展阵型。他表示,2026财年,将继续聚焦电商、AI+云的核心业务增长,面向中长期,塑造以科技为核心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一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8%,为301.27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不过,当前阿里的业务支撑依然是电商业务。财报显示,淘天集团该季度营收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阿里内部对淘天的业绩评价为“全面超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阿里宣布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任命蒋凡负责,向吴泳铭汇报。2025财年Q4是蒋凡执掌电商事业群的第一个完整季度。
近日,阿里将取消“1+6+N”组织结构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阿里尚未给出回应。5月2日,淘宝官方微博宣布淘宝闪购提前全量上线。阿里下一步能开启怎样的新征程?
淘天找到了新方向?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淘天集团营收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8%。
财报提及,该季度,淘天集团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至人民币710.77亿元,主要由Take rate(收入率)同比提升所带动。Take rate的提升得益于基础软件服务费的影响,以及“全站推广”的渗透率提升。
在电话会上,阿里高管表示,“全站推广”迄今为止的渗透率是完全符合预期的,全站推广的渗透率会对Take rate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这一季度,淘天已经基本明确了其在2025年度的发展方向。
今年3月,天猫总裁家洛表示,2025年将对商家激励、新品扶持、品牌会员、品质直播、用户增长等方面进行投入。此外,天猫发布的2025年经营策略也与品牌有关,宣称将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做大品牌增长。
与此同时,3月,淘宝天猫还为品牌会员新增了流量入口。目前,淘宝App首页上方已新增会员日飘条,店铺会员相关活动和信息出现在搜索、推荐、商品详情页等多个重要场域。
在这一大方向下,淘天正升级公私域产品,试图提升品牌会员粘性。
5月7日,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宣布双方将进一步开放融合。同时,双方首次打开效果广告链路,共同新增笔记下方“广告挂链”功能。
不过,这些动作更多是为了稳住电商大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曾对记者表示,淘天与小红书的战略合作更多是为了稳住“增长”。在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当前的电商格局很难受到影响。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淘天如今已经与此前“低价战略”分道扬镳。此外,近期,淘天正大力加码即时零售。
4月30日,淘宝“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由饿了么重点保障外卖配送服务。5月2日,淘宝闪购提前全量上线。
阿里高管在电话会上表示,“淘宝闪购”这两周的尝试“超过预期”。他提到,长期来看,该业务能带动淘宝App的活跃度和增加用户规模,“未来,我们会积极地投资,将更多淘宝的用户转化为即时零售的业务,基于这个新的业务,我们可以重新升级商业模式,让我们的App更为活跃。”他透露,短期来看,对该业务的投入会放在发展新用户上。
至于今年“618”,阿里高管表示,淘天在营销玩法和节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我们希望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电商业务依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5月14日,腾讯发布全员信,涉及WXG事业群调整,内容涉及成立电商产品部,负责微信内交易模式的探索等。
3月,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先后推出了商家零佣金入驻、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上线外卖“百亿补贴”等举措。京东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其季度活跃用户数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超过了20%,用户的购物频次也在快速增长。
阿里的上限在哪里?
这季度,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亏损进一步收窄。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所驱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23.16亿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31.98亿元。
此外,这一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三个月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35.74亿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40.85亿元,主要是由于Lazada(来赞达)因其变现率和运营效率提升导致的经营亏损大幅减少所致。
2024年以来,淘宝天猫和海外电商已经逐步走向融合和打通,这一季度,是蒋凡执掌电商事业群的第一个完整季度。
今年以来,阿里方面并没有透露更多与整合国内外电商有关的动作。不过,今年4月,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淘宝一度在16个国家App下载榜上排名第一,在123个国家排名前十。
除此之外,与上一季度相似,电话会上,阿里多次提及了“AI”。对内部业务的优先级,阿里显然也做出了最新的排序。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面对AI带来的历史性机会,阿里正加大投入AI基础设施和技术先进性建设,持续保持阿里巴巴科技的全球竞争力,并转化为业务增长的持续动能。他还分享了AI领域的两大最新趋势:一是在大中型企业,AI应用开始从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二是积极使用AI产品的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延展到大量中小企业。
5月9日,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称,过去两年公司主动变革,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主线,对业务方向进行了重新聚焦和优先级的重组。接下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
吴泳铭还强调,阿里巴巴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回到创业初心,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一段全新征程。此外,近日,阿里已经打通内网,重启内部转岗机制。
就AI而言,阿里还在投入期,从长期来看,阿里在AI这一大方向下的奋战才刚刚开始,AI对电商可能产生的作用也还在探索之中。
电话会上,阿里高管提及,就电商领域而言,AI有机会重新构架搜索、推荐和广告等基于传统算法的体系,“这些是我们近期的优先级,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果。”此外,他认为,电商是人力密集型产业,AI技术的普及对整体生态的效率会产生帮助。长期来看,AI也会产生新的交互方式,“AI会对淘宝长期的用户体验,商业效率的提升会起到非常关键的驱动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受到AI概念热度的影响,今年以来,截至5月14日,阿里的美股股价上涨接近60%,呈现出重回巅峰的趋势。不过,在发布本次财报后,截至北京时间5月15日晚10点,阿里在美股的股价下跌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