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土耳其外长菲丹5月12日通话,讨论了15日在土耳其举行俄乌直接谈判的相关问题,但未透露更多细节。
若能成行,这将是双方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正式会晤,具有象征性意义。
三年前,俄乌曾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直接谈判,一度带来和平希望,但最终未能签署协议。
如今,伊斯坦布尔“2.0版”外交斡旋究竟能取得怎样的进展,外界拭目以待。
普京“反将一军”?
俄乌直接谈判重新“点火发动”,源于普京5月11日凌晨发布的声明。
他当时提议,俄乌15日在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此举可能促成新的停火建议。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解释称,总统的严肃提议表明俄方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意愿,核心目标是消除冲突根源,并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随后,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证实,莫斯科将派代表团前往伊斯坦布尔,但没有具体说明代表团的组成。他强调,谈判应考虑到2022年中断的谈判及“现实情况”。
俄乌曾于2022年2月至3月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举行数次会谈,曾在伊斯坦布尔草拟一份协议草案,但最终未能签署。2022年4月后,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同年10月,在乌克兰东部四地“加入”俄罗斯后,泽连斯基签署法令,明确拒绝与俄总统普京进行谈判。
如今,普京发出重启谈判的提议,时机和背景备受关注。
此前一天,法国、德国、英国和波兰领导人在基辅举行会议,呼吁俄乌自12日起无条件停火30天,否则将对俄罗斯银行业和能源行业实施更严厉制裁。
对此,克里姆林宫回应称,俄罗斯愿意对话,但用“最后通牒”来施压毫无用处。
外界认为,面对西方压力,普京的谈判提议表明俄罗斯的“要”与“不要”两方面诉求,相当于“反将一军”。
一方面,俄罗斯认为,双方需要诚实的谈判。它此前多次提出停火,但乌方多次违反停火协议。因此,俄乌需要“先谈判讨论停火细节、再进一步推进”。
“这是绝对正确的。在任何冲突中,没人会同意在谈判开始前停火,这只会直接导致谈判失败。”英国分析师亚历山大·默库里斯称。
另一方面,俄罗斯拒绝并绕过了欧洲的“最后通牒”,拿出自己的提案,为结束冲突创造机会,也重新夺回主动权。
“俄罗斯不需要欧洲人和其他方。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俄乌会谈中,没有欧洲领导人的立足之地。”北约前顾问、瑞士退役总参谋部上校雅克·博称。
泽连斯基“变脸”?
俄方的主动姿态,将压力转向乌克兰一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的回应是“有条件接受”。
他在11日上午发帖称,俄方提议是个“好兆头”,但只有在莫斯科同意自5月12日起停火30天后,谈判才能开始。
不过当天晚间,泽连斯基迅速“转向”。
他再次发帖称,他将于15日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前往会谈;若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全体乌克兰人民都将感激”。
此番表态与此前坚称“普京在任期间拒绝谈判”的立场形成强烈反差。
政治观察人士称,泽连斯基之所以上演戏剧性转变,与特朗普的施压有关,更多是一种公关策略。
一方面,在泽连斯基发出“等候”普京的帖文前,特朗普呼吁乌克兰应该“立即”同意谈判。泽连斯基改变立场,可以向美国展示其积极姿态,避免被特朗普视为和平障碍;还可以将谈判当作武器,来指责对方破坏和平。
另一方面,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早已发布泽连斯基与普京谈判的禁令,至今仍未解除。泽连斯基所谓“愿见普京”,在法律上根本无法实现。
“俄乌领导人举行会谈的可能性极低,尽管表面有外交互动,但双方形同将一个烫手山芋扔来扔去。”政治分析人士叶夫根尼·明琴科称。
谈判充满变数
普京的谈判提议迅速得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欢迎。
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已准备好在伊斯坦布尔主持和平谈判,并随时准备推动冲突的可持续解决。
土耳其曾为俄乌谈判付出外交努力,也被视为最接近“促成和平”的国家。“地区强人”埃尔多安长袖善舞,拥有调解斡旋的丰富经验和权威,也凭借此项行动在全球舞台上取得地缘政治优势。
与土耳其的立场相似,特朗普也对俄乌谈判反响积极。
他12日在启程前往中东前透露,他正在“考虑”前往土耳其出席俄乌会谈。他认为,这次会谈可能会取得好结果,并相信俄乌领导人都会出席。
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的新闻稿,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2日与土耳其外长通话,感谢土耳其“主办并促成俄乌直接谈判”,并对“俄乌有望立即停火表示欢迎”。据悉,鲁比奥将于5月14日至16日访问土耳其,出席在安塔利亚举行的北约外长非正式会议。推动解决俄乌冲突将成为鲁比奥此次访问的议题之一。
尽管会期、地点和外部推动因素基本明朗,但本轮伊斯坦布尔谈判是否真能成为和平转折点,仍充满诸多变数。
首先,俄乌均未敲定谁将出席会谈。
按照惯例,双方直接谈判往往始于技术准备,先在专家层面交换立场,两国领导人只在最后阶段才会露面。
从乌克兰角度看,有消息人士称,无论俄罗斯是否停火,泽连斯基都决定于周四无条件飞往伊斯坦布尔,以此展示其“敢于行动”。但基辅并不会解除他与普京会面的禁令,因为此举将意味着泽连斯基及其团队的“政治崩溃”。
从俄罗斯方面看,克里姆林宫尚未对普京的土耳其之行发表评论。俄方最初的信息发布就是一次代表团会议。普京和泽连斯基自2019年12月以来未曾见面。
有评论称,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俄外长拉夫罗夫都是潜在“团长”人选。前者领衔近期与美国的谈判;后者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对时局的深刻了解,将在创造和平进程先决条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其次,欧洲有可能继续从旁“搅局”。
有西方学者称,特朗普支持俄乌在土耳其直接谈判,再次让欧洲遭受挫折和冷落。法国、德国和英国的立场相当接近,主要策略就是尽可能延长冲突,并让俄罗斯被乌克兰削弱。
2023年11月,曾担任俄乌谈判乌克兰代表团团长的阿拉卡米亚透露,基辅2022年之所以退出与俄罗斯的谈判,是受到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的影响。
最后,俄乌诉求仍有很大差距,双方相互指责缺乏停战诚意。
乌方要求俄罗斯“先停火、再谈判”。这一主张得到欧洲大国的支持。俄方希望重启2022年谈判中的一些内容,包括乌克兰永久中立、不加入任何军事同盟、北约停止对乌援助等。
有评论称,目前来看,双方都未在军事上“筋疲力尽”,因而不急于作出外交让步。他们或许更倾向于在舆论战中得分,而不是在谈判桌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