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人形机器人行业可能确实还在泡沫过程中,我觉得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一天泡沫波动、走下行的一个阶段。但是,我们相信机器人行业是难而正确、长期正确的一个行业。”人形机器人企业松延动力的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时如是说道。
5月11日,松延动力和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松延动力生态战略启动大会。三周前的4月19日,这家创立还不到两年的年轻公司在北京亦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上拿下亚军一战成名。
“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大定数量已经突破1000台。”姜哲源现场宣布。在之后的群访中,姜哲源进一步透露,松延动力和宇树科技应该是目前全球“唯二”销量过千台的机器人公司。
无限基金SEE Fund管理合伙人马麟在会上将人形机器人2023年至2025年的关键词总结:为科学家、Demo(演示片)和PMF(产品市场匹配度)。他认为,2023年首先瞄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是一批科学家,到了2024年陆续有企业拿出产品的演示视频。而今年,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市场。
就像在马拉松比赛中,人形机器人不如影视作品中展现的强烈的未来感,甚至有的跑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但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已经从实验室迈出了踏向人类真实物理世界的一大步。
本次大会上,松延动力接连发布了人形机器人N2的算力增强版N2 EDU以及仿生女性人形机器人“小诺”。在面对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同的商业化难题时,属于松延动力破局时刻到来了吗?
大定突破1000台 N2 EDU和仿生机器人“小诺”亮相
凭借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上的实战成绩,松延动力声名大噪,而帮助公司拿下比赛第二名和第四名的N2人形机器人,也成了赛场之外的明星选手。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比赛结束一周后公司每天的咨询量(指外部咨询公司相关信息的次数)已经从每天300次左右增长为500次至1000次。原本有现货的N2人形机器人,交付订单的时间已经排到了11月份。
在研发企业手中,经过工程师反复调整的机器人表现出色固然是吸引买家的前提,但具有技术难度的人形机器人在交付中能否实现批量化、标准化操作,才是其商业化破局的关键。
“爆单”之后,姜哲源直言,交付确实是松延动力今年最大的考验。他表示,为了实现批量化交付稳定可靠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松延动力分别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了生产基地,为产品交付提供保障。
当然,完成眼前的订单只是其中一方面,对于想要继续在双足人形机器人和仿生人形机器人两条赛道上跑得更远的松延动力而言,还得不断通过推新扩充自己的产品布局去契合市场的需求。
据姜哲源介绍,N2算力增强版N2 EDU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其科研教育的客户需要更强大算力的核心痛点。从对比图来看,N2 EDU较基础版新增了英伟达的高算力模组,基础算力也有提升。这意味着这一版本的人形机器人有着更高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多的AI(人工智能)功能。
根据需求定制化的改变也出现在松延动力新发布的仿生机器人上。今年,松延动力在中关村论坛上曾展出过的男性仿生机器人“Hobbs”,而本次的仿生机器人“小诺”则是以女性形象登场。记者了解到,“小诺”拥有多态交互的能力,能够实现实时流畅对话、表情播放等多种功能。
其定制化则是体现在开放了人设定制的底层接口,同时也支持发型和妆容定制。因此,“小诺”的形象有很大的变动空间,甚至不一定是女性形象。姜哲源表示,“小诺”可以是温婉的东方美女,也可以是英俊潇洒的英伦绅士,可以服务于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当前,在人形机器人以及仿生机器人还不具备完全走进大众生活的能力的情况下,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首先会走进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在各类展会上发挥导览讲解的作用,而这也催生了一系列仿生机器人的诞生。
快思慢想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当仿生机器人应用在会展的讲解中时,机器人需要和人有眼神交互;在情感领域,也对仿生机器人提出了需要“像真人”“有温度”的考验。他特别指出,在视听交流方面,情感讲解机器人最重要的是微表情,而这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据介绍,“小诺”在上一代仿生机器人的基础上对嘴部自由度进行了优化,可以对应中文“wu”的发音,做出嘟嘴的动作。
开发能力是企业“存活”关键
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2025年开年至今关注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但无论是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发言,还是马拉松赛上机器人无法离开操作员、蹒跚前行的样子,都难免让外界产生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泡沫的想法。
在姜哲源看来,当前人形机器人可能确实处在泡沫阶段,之后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泡沫破裂走向下行的阶段。经过市场的洗礼之后,会留下一些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优秀的公司,而这样的公司需要具有开发能力。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姜哲源认为从今年开始,对于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的最大挑战是商业化。哪家企业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的商业收入,那么这家企业则具有长期竞争力,能够长远周期活下来的。“历史上我没有看到一家公司依赖融资,一直没有商业化成套,靠融资做成的,我觉得从来没有这样的公司。”姜哲源解释称。
当下,对于处在这一赛道上的选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是商业化的压力;另一方面,产品在研发和升级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本次大会上,松延动力宣布N2机器人已经学会可前、后空翻。但在随后的演示环节中,N2机器人在没有操作员陪伴的情况下,缓缓走入会场站定后高高跃起,却因为会场柔软的地毯没能站稳,重重地摔在地上。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此次发布的仿生机器人“小诺”,虽然在表情上可以很大程度地还原,但在模仿人类说话时,还很难做到速度和口型的完全还原。
当然,对于复杂且精密的人形机器人,摔倒和细节不到位在所难免,不断改进才是这个新兴产业的常态。大会结束后,N2机器人在会场外再次挑战前空翻,这次接连翻了六七个也没有摔倒,稳稳地落在地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继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之后,全球首个面向人形机器人的综合性竞技赛事即将落地北京。5月7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宣布,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办。姜哲源透露,松延动力将会参加这场比赛,至于参赛的策略和方向暂时无法公开。
这场关乎技术实力的“大考”,或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又一关键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