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2日晚十时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召开白宫新闻发布会,介绍并正式签署了有关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白宫随后进一步公布了《为美国患者提供最惠国处方药定价》全文,至此被全球市场激烈讨论的美国药价降低问题似乎有了一个定论。
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中以一位商人朋友在不同国家的用药价格的不同,以及在美国用药非常昂贵的案例驳斥美国药价,并表示,“从今天开始,美国将不再补贴外国的医疗保健。”他指出,同一款药物,其他国家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费用,而美国需要支付的则是他们的很多很多倍,他将不再忍受大型制药公司的利润欺诈。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其将在美国实行“最惠国定价”政策(Most Favored Nation,MFN),即摆脱中间商,以最惠国定价将药品销售给美国公民。
《为美国患者提供最惠国处方药定价》指出,将在行政令发布之日起30天内建立最惠国定价。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部长应与总统国内政策助理、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管理员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和机构(机构)官员协调,将最惠国价格目标传达给制药商,以使美国患者的药品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保持一致。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对时代财经表达了类似的核心观点,即单一的行政令无法最终改变美国的药品价格。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时代财经进一步解释道,美国主要依赖于PBM(药品福利管理公司)与药商沟通药价,进行谈判,而美国政府没有权力为药企制定价格,药价是由市场而不是政府决定的。
“单方面的行政令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赵衡对时代财经表示,这一政策出来也没有什么作用,最终必然被法院判决违反自由竞争。此外,行政令本身缺乏强制措施,更多是要求药企自愿降价,也缺乏清晰的具体品种和范围,能否真正落地还需观察。比如,要求外国政府药价上涨的可能性很低。另外,美国药品流通体系复杂,行政令要求药企直接向个人出售药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也是行政令难以落地的体现。
特朗普再对美国药价“动刀”
特朗普在5月12日晚间签署行政令时对外直言,“一些处方药的价格几乎可以立即降低50%至80%,甚至90%。这是我们首次削减处方药的成本,药价下降得更多,将为美国带来公平。”
在此之前,当地时间5月11日,特朗普已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明天上午9时(即北京时间5月12日21时)将在白宫签署“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行政命令之一”,处方药和医药产品价格“几乎会立即下降30%至80%”。
他表示,多年来,世界一直想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处方药和药品价格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高得多,有时候在同一个实验室或者工厂,也由同一家公司制造的相同药物,却贵了5至10倍。制药公司表示,这是研究和开发成本,但由美国独自承担。
实际上,这并非特朗普第一次对美国药品价格“动刀”。
赵衡告诉时代财经,“单方面由政府直接定价,定价的基础是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的价格,这就是特朗普的最惠国模式医药价格,这是之前2020年曾经推出的模式,但很快被法院叫停了。理由是美国政府没有权力为药企制定价格,药价是由市场而不是政府决定的。现在重启这一模式就是希望单方面改变药价体系。”
时代财经检索公开资料发现,早在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就在推行“最惠国”政策,即要求美国支付药品采购价格时,也要与国际上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Medicare(联邦医保)支付方面,某些药品的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这一政策当时计划在三年内分段完成,然而在美国制药巨头们反击后,最终以联邦法院制止而暂停。
E药产业研究院前执行院长杜臣对时代财经表示,他翻看材料发现,今年4月特朗普在降低药价方面就有所动作,其简报中宣布了降低处方药价格的行动,一是将通过多种方式为医疗保险和依赖它的老年人提供更低的药品价格;其次,为低收入患者提供救命药物的大幅折扣。 此外,在首届任期内其也签署了降低消费者药物价格的行政命令。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降低药价之心早已显现,但其可控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以及该举措是否真的惠及患者吗?
“美国政府可管控的政府医保范围是有限的,大概占到美国药品处方药市场的48%,其余部分由商业保险覆盖,涉及商业保险用户过去几十年的投保,这也很难受制于政府。”杜臣告诉时代财经,在经历市场经济多年的国家里,任何一种美国政府主导定价的模式对其患者都是不利的,而行政令只是行政令,它并非法律,想要变成法律还需要共和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共和党符合一定比例人数支持才能变成法律,否则只能在行政令有效期或者总统任期内有效,其余就无效了。此外,即便能够立即生效,其在现实当中的实施细则、行政程序也十分的冗杂,包括保险体系,需要从上游去调整。这里的调整并非从支付端才开始改变,而是从整个投保流程之初开始调整,这在特朗普任期内都不一定能走完。
药企影响几何?
一如此前特朗普多次的对外宣言,这一次制药界又会受到多大的冲击?
当地时间5月12日,美股减肥药概念股盘前加速下挫,礼来、诺和诺德跌幅扩大至逾5%。白宫官员称,预计糖尿病及减肥药物将成为药品价格降低的关注重点。
但随后,股价再次波动。上述行政令的详情公布后,美股大型制药企业的股价直线拉升,跌幅迅速收窄并转涨,截至收盘,礼来、辉瑞、诺和诺德股价分别涨2.86%、3.64%、3.00%。
时代财经于5月12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之前联系多家跨国药企及国内药企,对方均表示暂无对外回应,仍在观望中。
美国的药品价格谈判不同于中国的医保谈判和集采。杜臣对时代财经分析了美国的定价体系,他指出,美国的药价十分复杂,涉及保险、政府,乃至整个体系,并非一纸行政命令就能左右。PBM作为药价的谈判方之一,它并非官方体系,但在市场占有量大,因此在药价谈判桌上决定性更强。但现在对它的影响还不好判断。
不过,杜臣也指出,一旦这一政策向下推行,或会打破美国全球创新药高地的地位,这样美国就会致使丧失制药领域的优势。他具体解释道,这一最惠国定价不仅是美国医药改革方向的重大逆转,更有可能是全球药品价格变动的风向标。于美国本土而言,他们是否愿意因此被迫放弃制药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如今中国创新药出海已然是一种趋势。据“药时代”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医药出海共计33笔,已披露金额超362亿美元。另据医药魔方统计,自2019年泽布替尼在美国成功获批标志着中国新药出海的开始,截至2024年11月15日,已有17款中国原研新药在海外获批(不含疫苗)。
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宋燕(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这一政策对中国药企出海的影响不可避免。从国内药品出海、BD(商务拓展)的角度来讲,大家出海的初衷是因为美国是创新药的支付天堂,因为它市场定价高,利润空间就比较大。反之,如果创新药降价幅度变大,与欧洲等其他市场相比,价格已无明显优势,市场空间相对收窄,对BD而言空间也有所变化。
“对中国而言,这一政策的推进确实也是一种挑战,短期内的授权交易和创新激励机制或会受到冲击,一方面我们出海最初就是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基本盘也是以此为蓝本设计的,如果美国本土已经受到了价格的冲击,那么这些来自海外的药品价格如何设计,又如何上市、给投资人如何反馈,这些都是问题。这些影响并非短暂的,而是长线的影响。”杜臣称。
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业务合伙人陈建国则对时代财经指出,对于中国药企出海而言,一方面对于出口美国制剂的企业,面临产品成本控制挑战,对于出口美国的品种需要重新评估;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产品的供应链需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