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早间,来伊份(603777.SH)发布公告,称关注到公司蜜枣粽产品的相关舆情,管理层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项工作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
公告中,来伊份称关注到舆情的第一时间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其强调,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向广大消费者公布。
涉事产品已下架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5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则视频。江苏宿迁的苏女士在视频中称,她在给孩子喂食来伊份蜜枣粽时,发现粽子里藏有疑似带血的创可贴异物。
视频发酵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不少公众担忧,若异物真为带血创可贴,其中可能携带的病原体等物质,或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事件的严重性远超普通食品异物问题。
面对质疑,来伊份方面解释,粽子的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均设有专岗、专职检验人员。对于生产中员工使用创可贴的管理,工厂设有专人专岗对车间人员检查伤口异常情况,如发现伤口明确规定不得参与裹粽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相关环节,其余非直接接触环节如需要会有专岗人员发放工厂专用的蓝色金属材质创可贴同时佩戴专用一次性蓝色食品级手套作业,专用创可贴可通过金属探测有效识别,避免管理的漏洞,并在当班生产结束后统一回收做好记录,同时确保可追溯。
记者走访来伊份上海浦东门店发现,多种口味的粽子产品仍在售卖,且被摆放在门店入口醒目位置。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涉事批次(2025年4月2日)蜜枣粽已经全部下架,在售的为新批次产品。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引发消费者担忧,也为来伊份的经营现状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作为“零食第一股”,其近些年来发展已逐渐显露颓势。
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依次为43.82亿元、39.77亿元、33.7亿元,分别下滑9.25%、15.25%;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02亿元、0.57亿元、-0.75亿元,分别下滑44.09%、231.94%。
聚焦2024年,来伊份的坚果炒货及豆制品、肉制品及水产品、糖果蜜饯及果蔬等几大核心品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最小的也超8%。
不仅产品销售遇冷,其渠道也在收缩。
来伊份以线下门店销售为主,截至去年末,公司门店总数3085家,较上年末减少600家,缩水16.28%。其中直营门店减少425家。与之对应的是,去年来伊份门店零售收入为20.2亿元,同比下滑21.39%。
“五芳斋生产”
除了来伊份,此次事件还牵扯到生产厂家。
有消费者在评论区质疑,来伊份这款粽子与五芳斋(603237.SH)可能是同一家生产工厂。
记者随即联系五芳斋,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关注到这个情况,目前还在核实中。
随后,代工消息得到证实。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向媒体承认“这款粽子是在五芳斋生产的”。
她还表示,来伊份对所有合作伙伴都管理严格,找的行业一流专业公司生产,目前我们的品控负责人、供应链负责人都在工厂中,工厂也非常重视,正在排查各个环节的问题。
或受此事影响,5月12日,五芳斋股价低开,最终报收21.04元,下滑1.54%。
作为A股“粽子第一股”,粽子为公司第一大单品,去年该系列收入15.7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2%以上,同比下滑18.64%,是所有品类中下滑幅度最大的。
粽子销售不利,直接拉低了五芳斋业绩,去年公司营收22.51亿元,同比下降14.57%;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14.24%。而今,端午前夕又曝出重大舆情,无疑给五芳斋今年的业绩蒙上阴霾。
此外,来伊份的粽子代工厂或许不止一家。
记者留意到,社交平台上,网友2023年、2024年发布的来伊份粽子视频细节显示,委托单位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受委托单位为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后者为上市公司煌上煌控股子公司,“真真老老”也是中国知名粽子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