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被质疑之后,汇源果汁选择不再忍受外界的“诋毁”。
5月11日,汇源果汁在官微发布《关于网络谣言的严正声明》强调,网络上关于汇源果汁“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 等多篇唱衰汇源果汁言论,均为不实信息,是恶意夸大事实、抹黑汇源果汁、诋毁民营企业及民族品牌的阴险行为。
汇源果汁表示,自2022年重整成功以来,汇源果汁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并持续改善,前不久还获知名第三方机构认证的 “100% 果汁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证明。
汇源果汁此次舆论风波的起因,是国中水务于4月底发布的一则公告。
国中水务于2024年7月宣布计划收购汇源果汁,但历时近8个月时间后,国中水务宣告折戟。2025年4月23日,国中水务公告称,原计划间接控股汇源果汁的计划,由于交易标的股权仍处于冻结状态且存在限制转让的情形,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拟终止本次交易,待相关限制转让情形解除后再行评估推进的可行性。
汇源果汁曾是国内果汁饮料的巨头。在汇源果汁的发展史中,资本的运作是最重要的一笔:2008年,可口可乐曾计划收购汇源果汁,后因客观原因失败;此后汇源果汁逐渐落寞,直至2022年宣布破产重整后再次被特殊投资机构挑中,一度无比接近资本市场。
尽管汇源果汁重申其经营面无虞,但这家以果汁为主打产品的饮料企业如今的生存状况与高峰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汇源果汁主要产品为浓缩汁与原浆调配的果汁,而在NFC(非浓缩还原汁)这一主流果汁赛道上,汇源果汁布局虽早,却难以与后来者抗衡。
再度折戟
汇源果汁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也曾在国内中高端果汁市场上占据较高份额。由于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可口可乐曾计划以24亿元收购汇源果汁,但最终这宗交易被叫停,也为汇源果汁埋下了隐患。
根据文盛资产的表述,“汇源体系”为上述交易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全产业链布局,汇源作为“汇源体系”核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了较多融资功能,为关联方融资提供了巨额担保。而后由于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关联方债务违约,汇源发生流动性风险,债务风险全面爆发。
2022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汇源重整计划。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计划投入16亿元资金,以诸暨文盛汇作为参与重整北京汇源的持股平台取得后者60%的股份,成为汇源控股股东。
根据文盛资产的官网介绍,这是一家特殊机会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周智杰于2003年开始涉足不良资产领域,业务范围涵盖不良资产投资与服务、困境企业重组、困境地产重组及违约债券投资等,截至2022年底,累计资产管理规模(债权本息)1273亿元。汇源果汁业绩明显提升。
文盛资产介入重整以后,汇源果汁业务发展有所起色。2022年下半年,北京汇源实现营业收入11.59亿元,期内亏损0.84亿元;2023年,背景汇源实现营业收入27.45亿元,实现净利润4.2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达3.93亿元。
与此同时,汇源果汁上市之事也再度重启。2024年7月,国中水务公告称,拟以支付现金方式向上海邕睿收购诸暨文盛汇的股权,从而成为诸暨文盛汇的控股股东及北京汇源的间接控股股东。
但这一计划很快遭遇阻碍。2024年8月,文盛资产股东之一的粤民投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前保全,申请冻结诸暨文盛汇控股股东上海邕睿的股权。正是此次冻结,为汇源果汁的上市之路平添了变数。2025年4月,国中水务正式终止交易,宣告汇源果汁上市在近期或将不能实现。
期待翻身
正是国中水务的这次收购终止,让汇源果汁在近期遭受舆论的风波。
尽管汇源果汁否认外界对之的传闻,业绩表现也有所起色,但其的确已经不再高光。在龙头品牌快速追赶的当下,汇源果汁还保有一定市场定位,但旗下产品“100%果汁”的竞争力逐渐式微,且在果汁饮料的新风口NFC果汁、HPP果汁上,汇源果汁也还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
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国内主要的品牌农夫山泉、统一企业的果汁饮料品类在迅速增长。
2024年,农夫山泉的果汁饮料产品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5.6%,农夫山泉的果汁饮料包括17.5°鲜榨橙汁、100%NFC果汁、水溶C100与农夫果园,自2021年以来,农夫山泉果汁饮料年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收入从2021年的26.14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40.85亿元。统一企业果汁品类也实现正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36.05亿元,较去年增长5.9%。
汇源果汁未披露2024年的销量表现情况,但在主要的销售渠道上,汇源果汁的曝光量的确要比同类品牌略低一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广州线下的多家超市以及便利店观察到,多数大型超市汇源果汁在售品类数量较少,例如永辉超市仅上架桃汁、葡萄汁以及两款橙汁、草莓汁的复合饮料;永旺超市、盒马鲜生则未见汇源果汁在售。但与此同时,农夫山泉旗下的果汁品牌则在多数的超市均有较多的品类在售。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消费者表示,汇源果汁在日常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销售渠道中并非十分显眼,消费者对这一品牌也未有非常强烈的认知。“在便利店或者超市比较难注意到汇源果汁的品牌,如果没有特意去找通常也不会选择。最近一次喝汇源果汁是在飞机上,因为刚好想要喝果汁,而机组提供的只有汇源果汁。”一位消费者表示。
不仅要受到来自同行的“挤压”,诸如山姆、盒马也在通过供应链的优势加码自有品牌,并已经具有相当的销售规模。山姆自营的品牌中,目前已经有橙汁、苹果汁、青柠汁与桑葚汁等品类,青柠汁还是“顶流”网红;盒马的品类更丰富,菠萝汁、红心苹果汁和羽衣甘蓝汁也有不少消费者青睐。
与这些品牌对比,汇源果汁在渠道上未能全面覆盖,产品创新上则处于不断追赶的“地位”。可供对比的是,汇源果汁的官方旗舰店中,销售最高的仍然是100%果汁品类,总计销量超过10万件;而NFC品类中,西梅汁销量最高,规模在2万件以上。除此以外,在其他品牌疯狂赛跑的蔬菜汁以及特色水果汁赛道,汇源果汁涉及并不深入。
多方夹击加之自身受困,汇源果汁要突破藩篱,或许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