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绿城以“地王收割机”的姿态强势亮相。
5月7日,经过20轮竞价,绿城以总价13.93亿元竞得西安港务区GW1-21-12地块,溢价率15.8%,成交楼面价10110.89元/平方米,让该地块成为年内西安首个溢价成交项目。但这不过是绿城今年攻城略地的“常规操作”。
翻开2025年1-4月房企拿地成绩单,绿城在三大核心指标上实现“屠榜”,拿地金额、新增货值相比去年同期均实现了超100%的增长率。
尤其是“新帅”刘成云上任后,绿城在土地市场依然延续了去年底的拿地力度。但在频夺高价地之下,如何破局盈利难题,值得关注。
多轮血拼,绿城前4月溢价抢地停不下来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4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无论是拿地金额、拿地面积还是新增货值,绿城均位居榜首。
在权益拿地金额上,绿城以313亿元位居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超过300亿元的企业,将中海、滨江等“老对手”甩在身后。
货值方面,今年1-4月,绿城中国以642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中国金茂以590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保利发展新增货值规模为501亿元,位列第三。
与去年同期相比,绿城今年前4个月权益拿地金额同比增加108.7%,货值增加了145%。2024年1-4月,绿城权益拿地金额150亿元,位居第三;新增全口径货值262亿元,位居第五。
可以看出,无论横看同行还是纵比自家,绿城今年上半年的拿地力度显著增强。
从城市来看,杭州、上海、苏州三城的拿地金额榜上,绿城清一色“杀”进前三,且几乎都是溢价拿地,在多宗地块竞拍中上演了“抢地大战”。
在杭州市场,4月22日,萧山城区市北单元XS070101-26地块经过81轮血战,被绿城以59.39%的溢价率收入囊中。2月28日,经过54轮竞价,绿城以总价13.55亿元竞得双桥单元XH020203-06地块,溢价率46.50%。当天,绿城还以总价23.19亿元竞得世纪城核心单元XS010404-23地块,溢价率45.94%。
在苏州市场,苏州工业园地块更是引发182轮拉锯战,最终53.24亿元的成交价直接把楼面价抬到4万+;就连上海浦东北蔡地块,也被绿城以40%的溢价率强势拿下,楼面价达到7.1万元/平方米。
还有宁波市场。绿城以总价11.60亿元竞得鄞州区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27897元/平方米,溢价率20.83%。此外,在成都市场,绿城斩获成华区组合地块,成交总价7.20亿元,溢价率30.57%。
今年拿地节奏加快,新帅上任“壕”气未减
事实上,这几年绿城在土地市场一直高歌猛进。
2024年,绿城狂扫42宗地,耗资484亿元,新增货值达1088亿元,直接把行业排名拱到第四位。回看2023年,绿城595亿元拿下38个项目,1425亿元货值让其从全国第六的位置探出头来。就连2022年,绿城也豪掷408亿元“吃”下27块地,1037亿元货值卡位全国第八。
不过有意思的是,去年上半年绿城突然踩了几脚“刹车”,拿地节奏明显放缓。
在3月31日举行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曾表示,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不尽如人意,那个节点的土地供应量也不足,“所以我们拿地很理性,不该拿的地坚决不拿”。而今年2、3月份,杭州、苏州等城市有很好的地块供应,3月底绿城已经完成超过500亿货值的土地投资,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一半水平。
在郭佳峰看来,当前土地市场的回暖比较明显,特别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的核心区块,优质的地块竞争异常激烈。
正如绿城管理层所言,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明显加快了拿地节奏,争夺优质地块时也毫不手软。
目前来看,绿城虽然“换帅”,但其在土地市场的“壕”气丝毫未减。今年3月27日,绿城中国一纸公告宣告了张亚东时代的落幕,进入刘成云时代。刘成云在中交任职34年,可谓老“中交人”。
“地王制造机”的隐痛,归母利润接近腰斩
值得关注的是,这几年,绿城虽然在土地市场狂飙、销售排名攀升,但是翻开账本来看,始终甩不掉一个难言之隐——盈利水平过低。
2024年财报显示,绿城营收、毛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不过利润明显下滑,年内利润41.46亿元,同比下降37.9%;股东应占利润15.96亿元,同比下降48.8%,接近腰斩。细究原因,大额减值和销售开支明显增加是两大“利润杀手”。
不过也需要指出,减值计提虽让当期利润难看,但也可以帮助房企提前排雷、释放风险,成为这几年房企的普遍操作。
更扎心的是毛利率,2024年12.8%的数字,不仅比2023年又降了0.2个百分点,更是远低于2021年、2022年的18.1%、17.3%。要知道,这几年绿城拿的地块不少是高价“尖货”,市场调整下,意味着其毛利率可能还会继续“负重前行”。
对于刘成云来说,如何在保持规模狂奔的同时,带领绿城走出盈利难题,将成为这位新帅的终极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