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涂端玉)今年一季度,益丰大药房、大参林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不过也有部分药店面临营收或净利润下跌甚至是双降的局面。在监管趋于严格、行业竞争加剧且面对医药电商和社区医院夹击的情况下,连锁龙头纷纷开启不拼扩张拼服务模式。
在营收超过百亿元规模的连锁药店里,国大药房率先告别“万店”。2024年,国大药房门店数量下降至9569家。前几年,几大头部连锁药店“跑马圈地”,提速扩张以抢占市场,随后有的药店却陷入客单价下滑、部分门店经营困难的处境之中。
去年全国实体药店零售市场整体规模有所下降。药店比价系统、药品追溯码、集采药“零差率”进药店等系列政策的推进,将倒逼药店合规经营的同时寻求更为贴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服务模式。
放缓扩张步伐甚至是收缩战线成为药店龙头的趋同之选,与此同时,连锁药店也纷纷开启了拼服务模式,比如增设24小时药店、拓展O2O业务以及注重慢病管理市场等。大参林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提到“超1100名专业慢病服务人员深入社区、街道、企业,提供用药指导、家庭药箱整理等服务,目前已开展7000多场”;老百姓大药房在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上披露要持续深化“拓展老年人健康社交空间”发展战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老百姓大药房的慢病管理服务现已累计建档逾168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