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间,迈威生物(688062.SH)发布公告,收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先生通知,其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短线交易,中国证监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
迈威生物表示,本次事项系对刘大涛先生个人的调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进展情况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资料显示,迈威生物是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主要产品为抗体、ADC 药物和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等药物。目前已有三款产品上市销售,产品逐步放量。但也需要指出,迈威生物自2017年成立至今并未盈利,累计亏损近60亿元。
2022年1月,迈威生物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随着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潮再启,迈威生物为“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开始构建“A+H”双融资架构,已于今年1月6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相关案例中,尽管公司声明日常经营不受影响,但高管涉案可能引发投资者对管理层稳定性和内控有效性的担忧。当前,迈威生物也正处于H股上市的关键期,监管机构可能会采取更审慎的审核态度。
董事长被立案
根据迈威生物2024年年报,刘大涛现年52岁,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目前持股1510万股,持股比例为3.78%,2024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70.47万元。
刘大涛与生物医药结缘多年,其在1989年考入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分别于1993年、1996年在该校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0年7月又获得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刘大涛进入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00年10月又进入上海医药集团工作,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任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研发总监、生物药物研究室主任。
2017年,刘大涛与唐春山联合创立迈威生物,由此踏上创新药的创业之路。2020年6月至今,刘大涛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23年6月至今,其任公司董事长。
年报显示,目前迈威生物的实际控制人为唐春山、陈姗娜夫妇,对公司表决权比例为42.38%。
根据公告,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值得注意的是,违规短线交易近年频发,去年公开通报违规短线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超百家,其中管理层亲属是违规“重灾区”。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短线交易是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等特定群体,在法定期限内,对公司上市股票先买后卖或先卖后买的操作。由于这些人员掌握更多公司内部信息,因此即便短线交易未实际获利,其行为也容易动摇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破坏市场公平交易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证券公司因购入包销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5%以上股份,以及有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除外。
亏损仍在持续
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在刘大涛等核心领导人员的带领下,迈威生物近些年实现快速发展。
一季报显示,截至4月29日,迈威生物拥有16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核心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疾病等领域。
其中,已上市品种3个,处于上市许可审评阶段品种1个,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阶段的品种1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2个,处于其他不同临床阶段品种9个。
已上市产品为君迈康®、迈利舒®及迈卫健®,分别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以及2024年3月获批上市,正逐步进入放量期。
产品的持续放量,推动迈威生物业绩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2772.82万元、1.28亿元、2.0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0.88%、361.03%、56.28%。不过进入今年一季度,迈威生物业绩有所下降,实现营收0.45亿元,同比降低33.70%;归母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下降41.85%。
迈威生物表示,本期营收下降是由于上年同期相关产品达成了独家许可协议,而本期未实现授权许可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减少较多。同时,本期药品收入为4472.07万元,同比增长149.77%。归母净利润变动则是由于多项在研品种处于关键阶段导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较高。
从研发费用看,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迈威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7.83亿元、2.09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迈威生物自2017年成立以来并未实现盈利,累计亏损近60亿元。其中,2022年-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和-10.44亿元,上市以来累计亏损金额超30亿元。
“公司虽有药品获批上市,但销售收入可能无法弥补亏损,且公司仍持续存在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推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并存在一定期间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迈威生物在年报中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迈威生物的资产负债率已从2022年的24.00%提升至63.61%。2024年,公司负债合计为27.20亿元,同比增长44.53%。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6亿元。
为满足自身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迈威生物于今年1月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业内普遍认为,“A+H”的布局或将成为迈威生物“输血”的重要方式。
此外,迈威生物也在积极拓宽公司融资渠道。3月31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含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以优化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
面对当前管理层的动荡,迈威生物能否平稳实现既定战略,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