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罗氏、阿斯利康在中国建厂,跨国药企缘何纷纷“加码”中国市场?

2025-05-10 00:00:00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5月8日,总投资达20.4亿元的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动,同一天,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正式开

5月8日,总投资达20.4亿元的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动,同一天,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正式开工,总投资达4.75亿美元(约合34.41亿元)。近年来,包括拜耳、赛诺菲、诺和诺德在内的多家跨国医药巨头也在用真金白银加码布局中国市场。除了巨大的市场规模,日益崛起的中国创新药,也正被多家海外医药巨头“争抢”。

多家跨国药企先后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用地约53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将用于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该药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目前已被纳入国家医保。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罗氏制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此次加码投资,旨在通过加强罗氏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

无独有偶,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也在同一天正式开工。新工厂总投资达4.75亿美元,占地约3万平方米,将装备两套前沿的片剂连续制造工艺设备和七条可持续药品包装生产线,主要生产阿斯利康在研管线中的心血管创新药,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新工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无锡生产供应基地的产能。自2001年投入运营以来,无锡生产供应基地已成为阿斯利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柱之一,向全球逾70个市场供应超过20款产品。

稍早前,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一期(建筑主体)刚刚竣工。基地项目总投资7.5亿美元、占地80亩,投产后将成为智能化、产能大、品类全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预计年产呼吸类药物5400万支,产品将供应中国市场。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巨头纷纷将真金白银“砸”向中国市场。2024年,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礼来投资逾14亿元,升级其苏州工厂产能。仅在北京,近年就有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建设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以及首个在华疫苗工厂,礼来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首家孵化企业实现入驻,美敦力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签约并揭幕,辉瑞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用等多个动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预计今年还会有一批跨国医药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创新中心落地。

市场规模与创新药的双重“诱惑”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跨国医药企业高管密集来华引人关注。包括礼来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辉瑞公司董事长、武田制药公司董事长、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这在以往并不常见。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医药巨头们的吸引力。

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3亿人,占总人口的21.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国家卫健委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医药、养老需求将继续攀升。

从现有规模来看,中国市场在各大药企的营收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在阿斯利康的2024年财报中,新兴市场收入136.75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收入规模达64.13亿美元,占到了阿斯利康全球市场份额的12%。诺华公司在2024年实现营收50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市场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礼来制药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也实现了9%的同比增长,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研究完善医药领域开放政策”“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等具体措施。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和研发环境也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DealForma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大约有31%来自中国,而2019年这一数字还为0。这意味着,海外大药企近几年一直在疯狂抢购中国创新药。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