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投资币>

正文

央行货币政策中的转变:宏观政策重点正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2025-05-09 23:01:00来源: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5月9日,央行发布了《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此次报告中,针对消费的论述篇幅明

5月9日,央行发布了《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此次报告中,针对消费的论述篇幅明显增多。如央行通过专栏,讲述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具体措施。

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发布的《报告》有多篇专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而去年10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发言时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关键点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性文件

《报告》在专栏中指出,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 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市场活力正逐步释放,增速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展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

《报告》明确指出,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下一步,央行要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消费金融服务,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强化对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高质量供给,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国家还较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较大潜力。面对外需的不利冲击,有必要将促进消费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金融机构围绕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5月7日,潘功胜行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市场专家认为,此项政策从消费供给端发力,能够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配合,还可体现更多协同效应。此外,碎片化的具体消费支持政策在效果上可能会偏于短期化,促消费重点在于强化顶层规划,建立完善衡量消费发展的系统性指标体系并对外公开宣示,这样能够更好发挥导向作用。

我国政府债务有支撑扩张仍有可持续性

本次《报告》还设置了专栏,从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比了中美日三国政府债务情况。

《报告》指出,我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约占GDP的91%,且资产主要为具有较好增长性的国有企业股权。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除了债务规模,更与政府资产负债结构、资产收益能力等密切相关。”《报告》指出,三国对比表明,考虑到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负债水平,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政府债务扩张有相应的资产支撑,这对于加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一季度累计发行量近1万亿元,有效拉动了投资增长,提振了市场信心。

业内专家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下阶段关键是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向有消费效应的领域倾斜,加大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投资力度。同时要强化基础保障,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口、低保人员等重点人群保障力度。进一步发挥有体量的消费领域带动作用,更好满足群众大宗消费更新换代的高品质需求。

有效需求正持续恢复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重点

在本次报告的专栏中,央行还就“实体经济供求关系及物价变动”进行了探讨。央行指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供需结构矛盾。”市场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物价的低位运行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在需求方面,消费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投资收缩明显,价格下降更多。

在供给方面,上述专家指出,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行业自律“管低价倾销”作用难以发挥,局部的地方保护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推进,低效、无效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出清。

有市场机构分析指出,不同行业的物价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特点。近年来一些与传统落后产能相关度较高的行业,产品价格跌幅较大,如以建材为主要代表的黑色金属加工以及化工等行业,过去一年PPI跌幅普遍超过5%。不同行业价格的差异也会反映为行业之间利率的差异,并通过市场化机制优化产能。

业内专家认为,价格首先取决于商品供需关系,货币是次要因素。当前货币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处低位。增加货币供给,供需关系没有改善,不能有效提高需求;如果是推动供给扩张,在供过于求格局下物价低迷状况很难改变。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

“如果企业一味扩张产量,甚至是低价竞争,对物价压制作用会持续存在,长期看也不利于市场秩序维护和企业经营稳健性。”业内人士指出,政府价格管理要从鼓励企业“以价换量”转向引导企业“以质取胜”;报告提到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市场细分等多元化竞争策略也是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