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法律规则既是对技术创新的保护,也是国际合作的基础。从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规范到自动驾驶伦理的立法探索,从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到国际贸易规则适配,法治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进程之中。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正在构建具有全球示范引领作用的汽车产业法治生态,以规则之“盾”护卫创新成果,以制度之“桥”连接全球市场。
不久前,在2025上海车展上举行的“智驾未来法筑新程——2025上海国际汽车高质量发展法律论坛”上,长期深耕汽车经贸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汇聚一堂,通过专业交流就车企出海的风险防范、智能汽车的法律挑战凝聚行业共识,助力中国车企在不断开放的国际合作中行稳致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副秘书长冯拓指出,以中国制造为引领的国际汽车产业新格局为全球汽车市场带来新局面,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21年100万辆跃升至去年641万辆,连续两年全球居首。中国汽车产业链开启纵深出海新阶段,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和竞争格局。
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强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车企需主动对标国际规则,应对数据主权、ESG标准等新型合规挑战,将合规视为赢得国际信任的“通行证”。他提出中国车企需以国际化思维向外资企业学习,携手应对挑战,助力中国车企出海发展。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指出,当前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为全球车企的国际合作带来诸多法律挑战,商事仲裁作为当前国际最主要的跨境争议解决机制,是车企不可忽视的法律工具。
极氪集团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兼首席合规官刘昉分享了全球各大主要地区和国家在投资环境与市场准入、数据合规及碳排放等方面的主要法律框架及差异,强调法律和合规先行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呼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法律人探索知识与经验共享的深度合作机制,助力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和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合规总监王艳云认为,“最好的合规是没有合规”,即需要将合规要求深度嵌入业务流程中,让合规成为业务的一部分。她强调,通过高层重视与流程机制建设,吉利控股集团构建了可持续的合规体系,为全球化布局筑牢根基。
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委员会副主席、董事局董事陈峰表示,中国车企走出去过程中,汽车准入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给车企合规工作带来挑战,需深度结合东道国政策与标准,协同当地律师动态应对,并构建实时政策反馈机制,助力企业合规布局。
在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副总裁、总法律顾问王钢懿看来,中国车企出海需深度本土化,应构建全球化伙伴圈协同应对欧盟碳排放等挑战,通过本地化人才与生态合作逐步化解贸易保护,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和法律事务部高级总监郁骏指出,合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需预判政策动态,比如最近的欧盟《欧洲汽车行动计划》等变局。他建议车企与东道国政府强化沟通,寻求政策确定性及稳定性,在此前提下,可以通过投资本地化缓解贸易壁垒,实现合规与发展的可持续平衡。
君合上海分所管理合伙人、资深合伙人易芳也表示,合规需融合东道国法律、动态中的国际贸易规则及行业动态,需结合技术、法律和本地化战略破局相关海外法规,并强调出海律师除了要具备复合的专业能力,还需有行业背景、商业和战略视角,以多维解决方案护航企业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