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7日报道,亚洲最大的几个经济体4日作出一项决定,批准了一个新的快速融资机制,将首次使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地区货币。这可能标志着它们将远离美元。
东亚和东南亚各国迅速批准新机制,旨在防范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引发的金融动荡。最近几天,特朗普的关税战引发了美国国债市场剧烈波动和亚洲货币走强。
这可能还预示着一种更深层次、更长期的转变,即转向一种对美元依赖程度较低的地区性货币机制,中国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新的快速融资机制属于更广泛的“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的一部分,该计划是由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达成的货币互换安排。
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源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应对安排,旨在通过向面临国际收支问题和短期流动性困难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防止类似危机重演。
这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最初于2000年着手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安排网络,十年后发展成为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
根据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数据,自那以来,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的贷款能力已增至2400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成员国向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要求过融资。
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会者批准了一个新的工具,向面临紧急国际收支问题的经济体提供快速金融援助,这个工具被称为“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快速融资工具”。
与之前依赖美元不同,这个新工具将使用人民币和其他地区货币。
在米兰会议上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指出,新工具旨在通过为成员国在面临紧急国际收支需求时提供及时的紧急融资渠道,以应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等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增强区域抵御能力。
在5日发布的一份新闻稿中,中国央行官员称赞这一举措标志着该地区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时期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取得了突破。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人民币被纳入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反映出全球对人民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据路透社5月6日报道,在亚洲开始质疑自己几十年来投资美元资产的做法之际,亚洲出现一波美元抛售潮,这对美元来说是不祥之兆。
最近几天,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上涨。
这个动向似乎是对美元的一种警告,因为这表明资金正大规模流入亚洲,支撑美元的关键性支柱正在动摇。
分析师们认为,美元抛售潮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激进关税政策引发的,它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并改变了资本流入美元资产的趋势。
有迹象表明,各方对美元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高盛公司6日在一份报告中说,投资者最近开始做多人民币,换句话说,由于预计美元会进一步走软,他们正在做空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