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究竟怎么控体重?金龙鱼研发总监姜元荣:米面粮油既要控量也要择质,生物技术正在重塑粮油行业

2025-05-07 20:06:0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食品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底,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的公布与实施,对食品安全再次提出了新的

食品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底,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的公布与实施,对食品安全再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2项食品标签标准是时隔十余年后再次修订。2025年,随着“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推进,在“吃”这件事上,又多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如何才能吃得健康营养,控制好体重。

在中国消费者的日常饮食中,米面粮油几乎是必需品。作为粮油巨头益海嘉里金龙鱼的研发总监,姜元荣深耕粮油行业二十余年,对于米面粮油工艺创新、新品开发和营养素的科学摄入量如数家珍。

除了粮油巨头研发总监的身份,姜元荣2004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粮食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随后在母校任教十年;她累计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系列创新成果多次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并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姜元荣。我们究竟应该每天摄入多少碳水、脂肪和蛋白质?作为食品安全新国标的参与修订企业,姜元荣如何看待新国标修订背后的原因,对于粮油企业会有哪些影响?二十余年来,粮油行业发生了哪些转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国家喊你“减肥”,米面粮油要怎么吃?

2025年,“体重管理”成为一个热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随即,全国各地都纷纷响应,包括启动健步走竞赛、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举办义诊活动等。

这一行动的背景是肥胖人群的持续增长。《2025世界肥胖地图》发布,2025年中国41%成年人达到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9%的成年人患有肥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肥胖对健康有哪些危害?“肥胖带来的慢性病太多了。”姜元荣告诉记者,例如超重和肥胖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驱动因素。

俗话说,体重管理“三分靠练,七分靠吃”。姜元荣表示:“现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有一个误区,认为控体重就是断糖、断碳水、断脂肪、断油,听起来好像米面粮油就都别吃了。”

“但实际上,碳水、蛋白、脂肪是人体很重要的三大宏量营养素。”姜元荣说,控制体重需要通过坚持科学的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好心情。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那么究竟每天摄入什么样的量是适合的呢?

姜元荣告诉记者,碳水供能比应占人体一天所需能量的55%左右,烹调油的建议每日摄入量为25克至30克,蛋白的每天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一天需要摄入60克蛋白,相当于每顿20克,例如早餐吃一个鸡蛋、一片面包、一袋牛奶。”

除了“量”,姜元荣还特别强调了“质”的重要性:“应选择优质碳水(如全谷物类食物),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减少精制糖、反式脂肪酸等的摄入。”

食品安全新国标落地,粮油等食品企业要怎么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底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中指出,强制标识的营养成分从原有的“1+4”模式(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拓展为“1+6”模式,新增了饱和脂肪(酸)和糖作为必须标示的营养成分。

可以看到,新国标的修订落地,也是在帮助大众更好地控制饱和脂肪和糖的摄入量,从而控制体重,与此同时,这对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饱和脂肪是食用油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新国标落地的一年过渡期内,粮油企业需要做什么?

姜元荣告诉记者,一般的食用油中饱和脂肪含量是不高的,但在烘焙、煎炸等过程中使用的油脂,饱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饱和脂肪并不是一个有绝对害处的成分。”姜元荣也强调称,例如煎炸油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完全使用不饱和的脂肪易氧化产生有害物质。

“根据新国标的指引,我们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标签,为消费者提供更清晰、个性化的信息,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食品。”姜元荣补充道。

与这一新国标同步落地实施的还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等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新标准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随着健康饮食风潮的兴起,以“零添加”为卖点的食品饮料层出不穷,在3月也引发了舆论风波。姜元荣认为,“零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添加剂的错误解读,实际上并不是“零添加”就是好的,一些添加剂是对护色、品质、安全指标的保证。部分企业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完全了解,夸大宣传“零添加”产品的健康优势,妖魔化食品添加剂。新规的实施将推动食品行业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避免行业的无序竞争以及消费者被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还存在一些产品本身该品类就不含一些成分,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而进行标识,这也是新国标禁标“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的原因。“例如一些产品标识为非转基因的葵花籽油,但实际上世界上就不存在转基因的葵花籽油;再例如植物油产品标识‘0胆固醇’,这其实也是在误导消费者,因为植物油本身就不含胆固醇。”姜元荣说。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放心”

深耕粮油行业二十余年,姜元荣见证了中国粮油行业的发展,从一名学校的研究学者成为了企业研发岗位上的“一把手”,她也逐渐适应了身份的转变。

姜元荣告诉记者,中国粮油行业从最初的“吃得饱”,逐渐演变到“吃得好、吃得放心”。“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粮油食品的污染物控制很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黄曲霉毒素、反式脂肪酸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都能够被精确检测到。”

但她也表示,目前这类食品安全问题虽较多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土榨的花生油,掺伪的茶籽油等不健康产品,需要行业共同去营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环境。而究其根本则是部分企业的技术能力还没有到位,“技术手段跟不上就很难去控制”。

另一方面,如何吃得好,则要从工艺上突破,保留食物中更多的营养成分。米面粮油是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金龙鱼近年来也提出了向大健康升级的战略,主要是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通过一日三餐的东方食养,助力实现“防未病”的长远愿景。

姜元荣表示,研发方向上的转变是由于政府和营养学界在推进“食养是良医”行动。“调整饮食结构比依赖保健品更有效。一些做保健品的企业也开始向食养、食疗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时代的潮流和趋势。”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粮油加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所在。“生物技术应用的最大优势就是环保、得率高、保留营养成分多。但此前一直存在‘卡脖子’问题,即关键的酶需要外购,而近年来包括金龙鱼在内的一些企业逐渐拥有了有自主产权的酶制剂。”姜元荣说。而“卡脖子”问题的突破,仅仅只是新技术应用落地的开始,随后是产线的调整、工艺的调整、设备的更新、产品的推广,都面临不小的投资与挑战。

事实上,二十多年来,姜元荣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前在学校主要是写文章、写专利,而在企业则是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对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使价格更有竞争力。”姜元荣说,很多技术是十年磨一剑的,但技术突破后可能市场还并不成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市场教育,“做成功一个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