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2025上海车展中,丰田雷克萨斯的展台尤为瞩目。复古的初代LS、与动感的新一代ES,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面对国产新势力的挑战,雷克萨斯以18万辆的年销量,成为去年国内为数不多获得正增长的进口豪华汽车品牌。
车展前夕,上海市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在金山区正式落地,一座新“超级工厂”即将开工。
展商变投资商,流量变留量,一场汽车行业的盛会带来新品首秀、人潮汹涌,更带来“算力”与“马力”的激荡。随着车展“溢出效应”持续释放,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正从“四叶草”场馆流向长三角热土。
借势发力,主动出击
4月中旬开始,车展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的酒店就预订量激增,几近爆满。作为汽车产业重镇,又作为东道主,上海向四方嘉宾致以热情欢迎。车展开幕前后,多个项目签约“一锤定音”,合作蓝图开篇定局。
4月22日上午,雷克萨斯纯电动项目正式落子上海金山。下午,上海市徐汇区、临港集团与奇瑞汽车官宣达成战略合作。
23日,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国际企业全球高管。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来到车展现场调研,就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等听取企业想法与建议。
紧随其后,保时捷官宣中国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预告下半年投入运营。
29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上汽集团签约,上汽华为合作车型“尚界”落地上海临港生产。
车展既是一场“车圈派对”,也是一个“招商现场”。上海各区纷纷行动,摸排汽车产业家底,收集招商线索。24日,上海市商务委组织发起招商对接活动,闵行、徐汇、宝山、临港、虹桥等区近60位招商负责人来到车展现场,与展商洽谈。
多数招商代表都是有备而来。有的对照展位图,提前做功课,手中的企业名单写满了备注;有的带上一厚沓区域投资指南手册和园区地图,与意向企业接洽,主动破冰。走访展区、参与主题论坛、观看项目路演,多路队伍分头“扫馆”。同时,各区招商目标有所侧重,金山区与多家汽车电子企业就设立研发中心、销售公司、制造工厂等商议细节,闵行区聚焦汽车芯片产业,松江区与新落户的跨国动力总成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展开互动,徐汇区与汽车科技企业探讨智驾事业部门落地的可能,杨浦区、虹口区等走访区内重点外资参展企业。
“链”上发力,集聚发展
雷克萨斯项目的落户让位于金山的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跃成为汽车圈的热门投资地。消息一出,智能驾驶、氢能、动力电池回收、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诸多企业纷纷联系园区,表达融入丰田产业链合作意向。有企业直言“错失了特斯拉,不想再错过丰田雷克萨斯”。
汽车是高复杂度工业品的典型代表。除了需要整车企业作为“链主”,负责整体设计和生产组装,也离不开各类零部件企业的支撑配合。上海新金山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喜军介绍,周边区域成熟的产业协作是吸引雷克萨斯落户的一大原因。以上海湾区高新区为中心,江苏常熟丰田研发中心、浙江宁波零部件集群和上海本地智能驾驶企业聚集区三个板块串联成新能源汽车“一小时供应链半径”。雷克萨斯在高新区将实现95%的零部件本地采购,将物流成本降低30%,以此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园区正对现有的土地和厂房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规划不同落地模式,尽量满足入驻企业的需求。
握有特斯拉和雷克萨斯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上海已形成4+N的汽车产业格局:包括嘉定、浦东金桥、临港、金山四大汽车产业集聚区,以及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和文化交流等N个关键环节。
精准招商,离不开营商环境软实力。在近日举行的“走进闵行”汽车芯片生态大会上,已入驻莘庄工业区的企业代表现身说法,成为最有说服力的“推介官”。雅创电子集团副总经理华良说,“去年五月份,我们在公司驻地附近拿了一块研发用地,园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拿地前精准指导,拿地后高效协同,新公司注册3天就可以取证。闵行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用政策力度、服务温度、响应速度让企业扎根无忧。”
从车展现场聊一聊到园区实地走一走,莘庄工业区特意邀请中国汽车芯片联盟优秀企业“组团”来逛。工业区共有66家汽车相关企业(分支机构),2024年产业规模约为538.77亿元。园区中既有佛瑞亚、电装等行业龙头,又有稊米汽车等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据悉,莘庄工业区计划沿沪闵路打造汽车芯片产业带。围绕汽车芯片上下游,工业区积极推动联盟+专班+基金+基地的机制创新——专班打通内部政企跨部门协作,政策制定部门、龙头企业、联盟智库被请来做顾问,服务专员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产业生态超链接服务。同时,园区制定完整的政策体系,探索“基金招商”,真金白银地支持企业落地。
强韧实力,集群崛起
以车展为契机,长三角区域其他城市也向车展客商发来邀请。
4月24日至28日,比亚迪美洲商务大会系列活动举行,来自欧洲、美洲、中亚等2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经销商代表和媒体来到浙江嵊州试乘试驾。
4月27日,奇瑞全球经销商大会在芜湖举行,3000名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应邀出席。
离开“四叶草”,来到长三角汽车产业腹地,可以看到另一番更火热的产业图景。
上海开发“大脑”芯片和智能网联,江苏提供“心脏”动力电池,浙江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安徽再将它们组装成整车——在长三角,业内这样描述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协作。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霆表示,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众多知名新能源车企,覆盖电池、芯片、材料等关键环节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科研机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形成了深厚的产业根基和强大实力。
分区域来看,安徽已集聚奇瑞集团、江汽集团、蔚来、合肥长安、比亚迪合肥、大众安徽、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江苏有理想常州、常州比亚迪、悦达起亚等,浙江有吉利、零跑,发展势头各自强劲。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增至118家,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企业总数达1800多家,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汽车产量累计达204.09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全国每生产4辆汽车,就有1辆来自长三角地区。如果仅以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长三角地区占比超三分之一。
汽车产业的发达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突破137万辆,同比劲增84%,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浙江仅嵊州一个县级市,就与比亚迪先后合作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8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平台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展台上,新合同签约;场馆外,大项目疾驰。一个个项目的招引、建设和投产,打响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金字招牌。透过车展,中外汽车企业看到了丰厚的发展红利,更看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与举措,正在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