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特朗普政府让步,恢复留学生身份,司法反转是喜是愁?

2025-05-01 23:00:00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2025年4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纸行政令,将4700余名国际学生推入身份危机的漩涡。这场风波,因政策执行的随意性与司法

2025年4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纸行政令,将4700余名国际学生推入身份危机的漩涡。这场风波,因政策执行的随意性与司法程序的反复,成为美国移民史上罕见的震荡事件。4月25日,尽管司法部宣布恢复部分学生的合法身份,但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留学生心头。

风波骤起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启动了一项针对留学生的“犯罪筛查”行动。一觉醒来,“天都塌了”,众多留学生一夕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合法身份。“甚至我都不知道我的SEVIS(学生及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以下称:SEVIS)被ter(Termination,终止)了,是学校通知我的。”留学生Rebecca回忆起当时收到邮件时,仍感到心有余悸。

Rebecca仅是这场飞来横祸的其中一员。3月以来,美国留学圈经历了一场“黑色风暴”。美国移民律师协会数据显示,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月20日上任以来,SEVIS中超过4700名国际学生的记录被“终止”,导致他们失去合法身份或被吊销签证,面临被驱逐风险。

“整个事件的开始非常的诡异,让很多人多措手不及,显得非常茫然。”留美研究生李君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

李君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就读法学专业,同时也是一名执业律师,职业敏感性让他在事件一开始就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自4月8日开始,他持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相关案件以及应对政策。据他观察,触发筛查的人群大多“在NCIC(National Crime Information Center,国家犯罪信息中心)上面有记录”,如超速罚单、停车违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最后是被定罪的”。

“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在读博士生刘晓天(音译)就是一个特例,尽管他无犯罪记录且未参与政治活动,其F-1签证仍被终止,他的案例说明的确是存在被无辜牵连的人,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次风波的不合理和随机性。”李君举例道。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社交媒体上“美国留子彻底碎了”“留子的命也是命”“留子的天塌了”等话题下,众多留学生们互相打听消息,寻找可能的出路。在李君组织的法律帮助群当中,上千名留学生们每天都在询问和等待着最新消息。

转机

面对不公平待遇,留学生们团结一致开始反击。他们或单枪匹马,或组团作战,纷纷将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庭。“已经有上百起的诉讼,当然,大多数法官站在了留学生的一边,以‘程序不正义’为由叫停遣返。”李君分享道。

更有法官当庭指责DOJ(Department of Justice,美国司法部)的律师,“这是个是与否的问题,这不是‘薛定谔的身份( Schrodinger's visa)’,如果你不能回答他的身份是否合法,那你必须向我解释为何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多州法律诉讼的压力,美国当地时间4月25日,特朗普政府对此作出了让步。司法部律师伊丽莎白·库兰(Elizabeth D. Kurlan)在加州北区法院宣布,暂时恢复部分学生的SEVIS记录,并承诺不再仅依赖NCIC数据库作为中止依据。

这意味着那些因“酒驾记录”“历史轻微违规”,甚至“无明确原因”被终止身份的留学生,暂时躲过了“黑户”的劫难。

但多名受访者对此次转机都持保留态度。Rececca一直在关注事态发展情况,她指出虽然政府作出了让步,但是在发言中提及:“ICE仍然有权因其他原因终止SEVIS记录,这意味着我们不是最终安全了。”

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的Alicia表示,留学生们依然不敢放松警惕。她提及,美国政府使用AI审查社交媒体内容,校园内政治相关社团的活动也成为“高危红线”。“目前留学生群体都十分谨慎,就连和朋友聊天也会很注意,避免记录里出现敏感词汇,万一过海关时被要求检查手机,这些都将成为隐患。”这一言论在记者多方找寻采访对象时得到验证,留学生们大多以“话题敏感”为由拒绝了采访。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被吊销的学生签证都被恢复,尽管部分留学生暂时获得了合法身份,但是这场围绕签证政策的博弈远未结束。另一方面,美国司法系统对程序正义的坚持以及与联邦政府的博弈,是本次特朗普政府做出让步的原因之一。“未来在程序上面完善以后,还会再把这个事情从头再做一遍。”李君分析道。

此次“签证风波”不仅是法庭上的博弈,更是人生轨迹的剧烈震荡。有的学生因恐惧被捕仓促离美,数年寒窗努力付诸东流;也有留学生因此错失实验室研究机会、心仪实习岗位,职业发展路径被生生阻断。这些年轻群体在政策漩涡中挣扎,个人命运与未来规划被非理性的行政操作无情改写。

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Alicia决定“加速毕业”,未来如果因政策被迫或者因为没办法续签身份离开的话,“不会尝试找替代方案留下来”;Rebecca也表示未来自己会考虑转学第三国,“省得读个书每天还提心吊胆”;留学中介Camille向记者表示,受这次风波的影响,有学生放弃了美国学校的offer,“虽然目前来看只要遵纪守法问题不大,但是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部分家长仍会担忧”。

其中也不乏留学生们持乐观态度,Jack向记者表示,“我什么都没做过,连交通罚单都没收到过,我对此并不担心。”虽然早已收到学校发来避免国际旅行的邮件,他表示近期还是有回国的打算。“如果遵纪守法却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保证,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寒蝉效应与学术自由的博弈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铁腕政策被视为此次风波的深层动因。李君指出,特朗普上任后签署了百余项行政令,重点打击非法移民,而此次将矛头转向合法留学生,“既符合其宏观叙事,也带有政治表演色彩”。

高校成为博弈的前沿阵地。当地时间4月14日,哈佛校长艾伦·加伯(Alan M.Garber)发表公开信。信中明确指出:哈佛拒绝接受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霸王条款”,不会放弃独立性,更不会放弃宪法赋予的权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在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发布一份重磅声明,获得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在内的美国上百所高校及学术组织负责人联署。声明批评特朗普政府实施“危及美国高等教育的史无前例越权行为”,抵制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胁迫高等教育机构的做法。

然而,这些努力难以抵消政策寒流。美国移民律师协会指出,美国司法部的表态仅涉及诉讼案原告,ICE是否会恢复所有受影响国际学生的签证、被错误撤销签证后已回国学生的签证能否恢复等问题仍是未知数。

美国副总统詹姆斯·万斯上月公开表示,如果政府判断相关人员留在美国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即便是学生签证持有者也会被驱逐出境。“如果美国国务卿和总统认为这个人不应该在美国,他就没有合法权利留在这儿,就是这么简单。”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也多次公开警告,美国政府不会容忍国际学生的部分行为,包括参加亲巴勒斯坦游行。

当“国家安全”成为万能理由,留学生不仅背负着个体的身份焦虑,更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寒蝉效应已笼罩校园。”Alicia的总结道出了多数留学生的心声。

这场风波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价值观的裂痕——在“自由灯塔”的光环下,程序正义与包容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