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秦龙】融创境外债务重组迎来新进展。
4月17日晚间,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持有债务本金约13亿美元的初步同意债权人已签订重组支持协议,持有债务本金超过10亿美元的债权人正在进行签署程序,支持债权人合计持有债务本金占现有债务本金总额约26%。融创现向其他债务持有人寻求更广泛支持。
本次融创境外债务重组将上市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全面纳入重组方案,覆盖公开市场债券、私募贷款等不同类型,旨在彻底化解上市公司层面的债务风险。
此次融创重组方案的一大核心亮点即“全额债权转股权”,为债权人提供获得短期流动性及潜在股票升值收益的机会。公司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新MCB),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后18至30个月内转股,该类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
同时,应部分债权人建议,债务重组方案推出“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向主要股东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东在6年内仅获得这些受限股票的投票权等极其有限的权利,除非达到特定限制条件,否则不得处置、抵押或转让受限股票。通过该计划,主要股东股权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避免过度稀释。
据债务重组专家测算,当前债券市场收购价动辄低至一折,房企债务重组也普遍存在高溢价转股现象。融创境外债重组实际转股价的溢价倍数相对合理,符合市场转股常规水平。方案允许债权人在新MCB到期前随时转股,并安排高达1%的早鸟同意费(远超市场常见的0.1%水平),这些举措体现出融创解决债务问题的诚意。
有市场观点认为,此次融创参与转股的境外债务规模近百亿美元,叠加年初境内债重组成功,上市公司层面未来负债压力基本消除。预计整体偿债规模下降近700亿元,每年利息支出减少数十亿元,财务稳定性显著增强,净资产规模提升,资产负债表进入修复周期。
债务重组是融创中国2024年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2024年11月,公司宣布启动境内债务重组,提供了折价回购、债转股、以资抵债及留债展期四项化债方案,并得到了债权人的认可。在50多天的时间里,融创中国完成了规模达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成为行业首家完成境内公司债整体重组的房企。
境内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今年3月底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就曾表示,2025年将争取境外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后,市场消息显示,融创正与主要债权人探讨将离岸债券全部转为股本的方案。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融创中国已密集获得头部AMC机构支持。今年1月23日,融创与中国长城资产达成融资合作,拟通过24.76亿元注资保障重庆湾项目顺利盘活。
从债务到期情况来看,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8亿元,同期发行规模为2158亿元。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将增至5257亿元,超过2024年水平。
在债务重组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融创中国,2024年业绩表现如何?日前,融创中国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2亿元,同比减少52%,其中“物管+文旅”两大板块收入超120亿元,占比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
截至4月17日收盘,融创中国股价上涨5.33%,同日多只地产股集体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