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理财投资而收益大增,又因理财违规遭监管警示。
近日,国内检测试剂龙头九安医疗因“空窗期”购买理财未及时披露,先后收到天津证监局警示函和深交所下发的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监管函。
《警示函》显示,2021年3月29日和2022年4月29日,九安医疗董事会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审议同意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但是,九安医疗于2022年3月29日至2022年4月28日期间存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审议空窗期。经查,九安医疗在2022年3月29日至2022年4月28日内使用合计6000万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现金管理产品,公司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天津证监局认为,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的规定,孙喆作为公司时任财务总监未能勤勉尽责,督促上市公司规范使用募集资金,违反了相关规定。 天津证监局决定对九安医疗、孙喆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九安医疗表示,上述情况系公司在2022年3月29日至2022年4月28日期间,存在约一个月的募集资金现金管理额度决议空窗期,在此期间使用了6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类现金管理产品所致。上述本金及收益均已全部按期收回,未对公司及股东造成损失。
同日,就九安医疗的上述违规行为,深交所下发监管函表示,前述期限届满后,公司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迟至2022年4月29日才召开董事会会议补充审议并披露,公司以及时任财务总监孙喆未能勤勉尽责,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的相关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研发生产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的企业,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大牛股九安医疗,在新冠疫情后业绩“断崖式”滑坡,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寻求新业务增长点。
因受益于新冠检测题材以及2021年度业绩大幅好转,九安医疗股价曾在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最大涨幅达到13.74倍,并于2022年4月15日盘中创下历史高点。
2022年公司业绩继续飙升,净利润达到160.3亿元,同比增长16.64倍。但疫情后的2023年,九安医疗走下神坛,回归平静。当年,公司营收32.3亿元,同比下滑88%,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滑92%。
目前,九安医疗的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其大健康业务以外另一项重要主营业务,其通过股权投资进行资产增值和保值。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九安医疗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高达86.77亿元,而在2021年时,这一数据仅为4.48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的营收同比下滑23.79%,但利润大增52.63%,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大类资产配置收益表现良好。
2024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分别为5.93亿元、5.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85.53%、82.94%。九安医疗解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巨大变化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股票等公允价值上升,投资收益变动的主要原因则是大类资产配置收益增加。
九安医疗不仅热衷于私募股权投资,还曾拿出超200亿元用于理财。
2023年2月,九安医疗公告称,将使用不超过17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并使用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此后,2023年4月,九安医疗宣布理财资金再新增18亿元,达到2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九安医疗一边拿出大把钱进行投资理财,却一边对外借钱。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长期借款增加441.36%达15.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