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今日关注>

正文

从行业巨头到“信息贩子”,智联招聘的没落用了5年

2019-07-13 22:00:00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近日,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售卖个人简历事件,将这个招聘平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智联招聘用20年的时间,成为行业巨头。但却用了5
近日,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售卖个人简历事件,将这个招聘平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智联招聘用20年的时间,成为行业巨头。但却用了5年的时间,沦为信息贩子。

近日,智联招聘“高调”的重回公众视野。一起由“智联招聘”员工参与、致使16万余份个人简历外流并在淘宝销售的案件,引起了新一轮“信息安全”大讨论。

而事实上,即使员工不私下售卖简历,用户的简历也会被智联招聘官方卖出,唯一的不同,只是售卖价格有高有低。

进而有记者实测发现,通过智联招聘找工作,不仅个人信息安全难保障,不断接到骚扰电话;想要销号更是难上加难,填写的简历删不掉,也不能注销账号。

案件曝光前一个月,恰好是毕业季,有个学妹找工作,在校友群里寻求帮助。一个北京的学姐说可以用BOSS直聘,另一个成都的学姐说可以上猎聘,大家都没有推荐智联招聘。

一个网络招聘平台,大家找工作的时候想不起,反倒成了信息泄露的反面案例,有点令人唏嘘。

但智联招聘以前是风光过的,5年前的毕业季,应届毕业生们在选择招聘平台的时候,几乎只会选择两个平台:智联招聘、前程无忧。

从业界巨头到“信息贩子”,智联招聘用了5年时间。

信息泄露

或是智联招聘的“互联网原罪”

据中国消费者报消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一份简历的出售价格为5—6元不等。

7月10,智联招聘发布声明回应称,2018年6月,此案最早由智联招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淘宝网络上有售卖简历的行为,并于第一时间报案,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2018年8月,智联招聘上海分公司销售人员卢某和王某被公安机关带走。

报案的是智联招聘自己,但报案的原因,并不是“售卖简历”,而是“私下售卖简历”。也就是说,用户的简历不被员工卖掉,也早晚会被公司卖掉,用户信息依然会被泄露。

智联售卖简历有自己的公司流程,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销售人员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双方签署《服务合同》,对方缴纳服务费用后,公司会提供网站简历库下载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給对方,对方在已开通的权限内对简历库的个人简历进行下载,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私下将价值50元的简历5元钱卖出,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2017年8月16日,智联招聘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财年财报。财报显示,2017财年全年,智联招聘的总营收为19.147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线招聘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3%至16.09亿元,占总营收的84%。

但对于用户来说,不管50元还是5元,信息泄露的本质不会改变。对于智联招聘来说,用户的隐私保护,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公司能不能赚到钱。

后期的报道也应证了这一点,7月11日,新华网发文称,记者在实测智联招聘,投递了“加密简历”。智联招聘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但在随后的半个月,记者每天都接到多个电话,其开篇无一例外都是“您最近在找工作吗?”然而只有最初几家公司记者主动投过简历,其余公司均未投递。

不堪其扰后,记者尝试删除个人信息。操作中发现,在智联招聘填写的简历信息不能完全删除。智联招聘提示称“个人必须保留一份简历,以防止误删简历”。

记者又尝试注销账号,但在官网和App均未找到注销入口。究竟如何才能删除账户?智联招聘官网的“常见问题”给出了答复:“很抱歉,本网系统目前并不支持此项功能。”

此外,智联招聘还有“过度索权”之嫌,使用智联招聘App需要用到无线数据、通知、照片、位置、通讯录等权限。

过度索取用户信息,并将免费获取的信息共享、售卖给第三方,并以此获取巨额利润,几乎成了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原罪”。

此前深蓝财经曾报道过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在用户注册、询价时免费收集用户信息,又将其进行售卖。2018年,汽车之家靠销售线索获得了96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四成。

汽车之家收集信息靠的是一份非常容易被忽略,而且用户不同意就无法使用平台功能的“免责声明”。智联招聘也是如此,智联招聘给出的“免责声明”明确写道:

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

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

即使注销账号,智联招聘仍会保留使用者的部分个人数据,使用者删除了已分享的信息后,平台仍对他人公开等。

同时智联招聘希望使用者理解网络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

这一纸声明,就等于用户无偿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送给了智联招聘。智联招聘还可以把用户的信息拿给第三方,且不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即使用户想要注销账号,智联招聘还可以继续“保留”信息,甚至还要让用户“理解”。这样的要求,实在十分傲慢,甚至已经是耍流氓了。

再加上如今各种所谓“大数据公司”的介入,一个简单的框架植入就可以将一个APP上的信息,分享给这个用户使用的所有APP了。用户隐私,无处遁形。

而智联招聘所涉及到的“员工参与倒卖信息”,也早已成为当数据泄露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

360安全《分析报告》指出,当前政企机构数据泄露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别为:网络攻击、内鬼窃取、内部人员操作失误。

从2018年政企机构重大数据泄露事件来看,外部攻击导致的泄露约占一半;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及主动泄露占16%。

用20年的时间,成为行业巨头

智联招聘是互联网行业“老炮儿”。

1994年,几个英国的猎头顾问串班了一家猎头公司,这正是智联招聘的前身。当时,互联网行业还是一片蓝海,还要再过4年才有腾讯、再过5年才有阿里、再过6年才有百度。

1997年,智联招聘正式成立,2002年创始人退出,刘皓出任CEO,开始了疯狂扩张的道路。

智联招聘先后经历五轮融资:

2000年,兰馨亚洲注资300万美元;

2004年,欧洲某公司注资200万美元投资;

2005年,联想创投和智基创投注资770万美元;

2006年,Seek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

2008年,麦格理集团与Seek联手注资约1.1亿美元。

一边大笔融资,一边拼命“烧钱”跑马圈地,为了拼流量智联招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成立之初,连续12年亏损,2008年的亏损额达到1.7亿元。

成功在互联网招聘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后,智联招聘却曝出一件奇葩事。2010年7月23日至26日,智联招聘的员工先后收到四封邮件,涉及公司的8位高管,分别来自公司两派高管团队。颇为戏剧性的是,他们在邮件中轮流宣布开除对方职务,引来业界一片哗然,智联招聘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内忧外患、业绩亏损、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

3个月后的2010年10月,郭盛临危受命,出任智联招聘新任CEO。郭盛上任后,带领智联招聘扭亏为盈,也带领智联招聘成功上市。

2014年6月12日,智联招聘宣布其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地点为纽交所,以每股13.50美元发行561万股ADS,募资总额为7570万美元。当日,智联招聘收于14.6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52%。

虽然比起自己的竞争对手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上市晚,市值低。但其上市速度之快却是当时的中概股之最——从第一次提交文件到挂牌交易只用了36天。按2013年每月的平均日活计算,智联招聘网站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招聘网站;按2013年营业收入计算,智联招聘也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网络招聘服务提供商。

刚刚上市的时候,郭盛曾表示,BAT是一片云,云里面全是雨滴;智联招聘是钉子。钉子户需要做到钉得深,这样别人才拔不掉。

可以说,当时的智联招聘终于走上了巅峰。

然而,上市仅仅3年时间,这颗“钉子”就被拔掉了。2017年9月30日,智联招聘宣布,公司已完成所有私有化交易,从纽交所退市。

用5年的时间,沦为信息贩子

2014年,成功上市的智联招聘终于成为了行业巨头;在上市的几年中,也算发展稳定;虽然营收能力不及前程无忧,但智联招聘的定位,较前程无忧更高,公司质量、发布的职位更优秀,因此口碑不错。

截止2017年10月退市前,不管是从流量、用户活跃度还是排名,智联招聘的排名都高于其他招聘平台。

易观2017年9月数据

但同样是在2014年,拉勾网等新兴招聘平台入局,整个行业开始发生改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智联招聘出现了信息安全问题。

2014年9月,网络上开始出现销售由智联招聘用户信息的内容。同年12月2日,国内漏洞应急平台乌云上发布了一个漏洞“看我如何拿下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宣称智联招聘网站有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

据称,“社工库论坛”上销售“一个招聘网站简历”的帖子,86万用户信息资料包含姓名、手机号、部分身份证号、毕业院校、求职目标、期望薪资等信息,全部数据售价只有不到100元。

不过,智联招聘迅速回应称,乌云网漏洞中提到的IP地址并不是智联招聘的地址,而是上海另外一个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绝对没有泄露任何用户简历信息。

到2017年,互联网招聘行业变革加剧,各种新形式的招聘网发展迅速,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分类信息招聘网站异军突起。拉勾、猎聘分别获得百万级美元的融资,改革潮来临。

而智联招聘的问题,也终于发生了质变。

2017年3月,北京的张女士本想通过智联招聘找工作,却被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公司骗了12万余元。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若企业未取得营业执照,智联销售称也可通过交纳费用开通账户。

2017年6月,智联招聘的两名员工——申欢和李超,被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与今年曝光的案件类似,报案人同样为智联招聘。申欢利用智联招聘网站系统漏洞,于2016年3月至10月间,在李超的帮助下,将该网站15.5万余条个人简历廉价卖出。报案人称,智联招聘每份简历给招聘方报价是50元,申欢对外的兜售价格为2元至2.5元一份,公司为此蒙受损失近2500万。

与智联用户的激愤相比,申欢却称自己并不知道在做犯法的事,以为只是触犯公司内部规定,私卖简历是业内“潜规则”。申欢说:“在整个行业这个可能是公开的秘密,据我了解,其他招聘公司中也有人在这么做。”

2019年2月,有招聘者向《IT时报》记者表示,为了能够在智联招聘网站上看到更多求职者的简历,他们购买了智联招聘几百至上千元的会员,却发现充值前后看到的简历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还有用户收到了与自己招聘职位并不相干的简历。招聘者还表示,智联招聘的扣费规则也不清晰,似乎没有确切的标准。

2019年3月,智联招聘又曝出了“涉嫌雇佣水军刷简历投递率”的问题,而且被曝光的原因也让人啼笑皆非——因为一名水军没能拿到报酬,于是进行了举报。

在社交网络上,对智联招聘的负面评价也于2017年开始集中爆发,用户们纷纷吐槽,智联招聘越来越难用了。

用户的反馈直接体现在了智联招聘的市场占有率上,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智联招聘的职场份额为28%,到2019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下降至19.6%。

如今,智联招聘“行业巨头”的身份面临围追堵截,激烈的行业竞争,让这个身份光辉不在;反倒是“信息贩子”的标签,被人们更多的提及。

参考资料:

中国消费者报《【提醒】5元一份!你的简历,可能被智联招聘员工倒卖了…》

新华网《记者亲测:用智联招聘求职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IT时报《智联招聘付费服务遭质疑:花几百上千元买个会员 效果还不如以前》

北京晨报《智联招聘现无照公司 骗取求职者12万》

中国经济网《智联招聘陷刷单争议:网络招聘存量市场竞争靠“造假”?》

新京报《偷卖15.5万份简历获利数十万,智联招聘员工受审》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4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ICP备案:晋ICP备20200085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