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去美元化进程中,不同经济体央行签订广泛货币协议堪称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这将有利于两个经济体商家在经贸过程中规避美元利差,实现货币上的利润最大化。外媒援引欧洲知名的盛宝银行外汇策略主管约翰?哈迪(John Hardy)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美元越来越不正常,中国也正在考虑让人民币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由于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全球多个经济体央行正通过与中国央行签订本币互换协议而纷纷加大向人民币靠近的力度。
最新的进展是,中国央行与印尼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2000亿元人民币/440万亿印尼盾,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展期。我们近期提及,就在不久前的11月12日,中国央行发布消息称,已经与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续签了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00亿英镑,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阿根廷央行11月8日宣布,已经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再扩大近一倍,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阿根廷央行发言人表示,协议规模将在原先700亿元的基础上再扩大600亿元。
10月,中国央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8月,中国央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外,中国央行与尼日利亚央行在今年二季度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今年1月,中国与泰国续签了中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为70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都分别通过签订或续签货币互换协议向人民币靠近,这三个国家此前也纷纷开启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比如,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三国央行去年年底就启动本币交易直接结算计划,以减少三国金融系统对美元的依赖性。印尼前央行行长阿古斯表示,“目前印尼出口业务的94%和进口业务的78%使用美元结算,上述计划有助三国的国际金融业务结算货币多元化”。
要知道,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元,当时美元资本和相关大空头在东南亚多国资本市场上演了利差和“韭菜”收割景象,至今,东南亚多国对美元依然心有余悸。而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数周前报道,美国驻印尼大使Joseph Donovan提及,尽管美国企业希望能到印尼投资,这印尼却选择放弃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投资。
分析认为,印尼拒绝这笔美元投资的原因之一正是防范美元资本所带来的风险,彰显了对美元信用的担忧,尽管印尼今年以来迫于美元加息的压力,而陷入美元荒。也可以看出,印尼经济去美元化的力度越来越大。
实际上,在美国希望投资的农业领域,东南亚多国已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经济合作伙伴。比如,马来西亚、印尼是最大橡胶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则会出现各种风险隐患,假如美元因为金融危机等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这一贸易可能无法展开。
这就不难理解,全球多国央行纷纷加速向人民币靠近,与中国央行签订广泛货币互换协议了。这也为人民币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亿万富翁吉姆.罗杰斯对此曾表示,本世纪内唯一能够挑战美元的是人民币,不是欧元。给人民币一点时间,这个目标将会实现
笔者喜欢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同时也是一名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对外汇,国际期货,金银油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对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已经在作但并不理想的,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多年的投资经验,给予大家帮助。关注最新财经要闻,金 银 油行情走势!一对一指导添加微信(bjns0526)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