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对冲策略有哪些
近两年来,量化对冲策略的表现一直是投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近期随着国际大型对冲基金加快了走进中国的脚步,市场对国内对冲基金的表现和今后的发展愈加关心。relquant雷尔 量化投资平台带看一下量化对冲使用的策略。
(1)市场中性策略,又称Alpha策略,它从消除市场系统性风险(Beta)的维度出发,通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对冲市场风险,以期获得较稳定的绝对收益。国内通常的操作方式为:运用复杂的量化方法从技术面、基本面角度分析未来价格变动趋势以及不同股票间的相关性,进而买入低估值股票同时卖出高估值股票,或者买入股票的同时卖空与股票等市值的股指期货进行完全对冲,盈利模式为所买股票超越大盘的涨跌幅。特点:属于较为稳健的策略,回撤较小但收益不高,适用于震荡市场。随着多种股指期货推出、股票期权上市以及融券业务的扩充等,可用作现货对冲的工具将越来越多。
(2)股票多空策略,类似于Alpha策略,不同于Alpha策略的是其会有多头敞口或者空头敞口,股票多空策略的操作难度大,因为除了要进行标的选择外,还需要对大盘多空进行判断。目前的量化多空策略,往往是以动量策略为主,即市场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趋势性上涨或者下跌行情时,再做相应的调整。
(3)CTA(管理期货)策略,侧重于期货市场的投资(包括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等)。量化对冲类的管理期货产品,就是用量化手段判断买卖时点,用计算机程序化实现期货的投资策略。由于期货为T+0方式,因而采用程序化的高频交易比手动交易具有天然优势,而现在的期货高频策略已经由比拼策略思想提升到了比拼系统配置和下单速度等方面性能。特点:具有杠杆性,收益率较高,但在无趋势的震荡行情中,由于杠杆特性会产生较大的回撤,受限于交易品种的成交量及活跃程度。
(4)宏观对冲策略,全球宏观策略是一种基于宏观经济周期理论对各国经济增长趋势、资金流动、财政/货币政策变化等因素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析,并预期其对股票、债券、货币、商品、衍生品等各类投资品价格的影响,运用量化、定性分析方法作出投资决策,并在不同国家、不同大类资产之间进行轮动配置,以期获得稳定收益。例如当对冲基金更看好未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就可以逐步做多美股资产,同时将资金撤出新兴市场并做空新兴市场资产来构建组合。市场上比较著名的宏观资产配置模型为美林证券于2004年提出的投资时钟模型。该理论将经济周期划分成四个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在复苏周期经济开始增长,同时保持较低的通胀水平,此时表现较好的资产为股票;在过热周期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同时通胀抬头,此时表现较好的资产为大宗商品;在滞涨周期经济增长率降低至潜能之下,通胀继续上升,股票与债券的表现均不好,此时适合持有现金;在衰退阶段,经济开始衰退,通胀走低,此时表现最好的资产为债券。该模型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资产间轮动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5)套利符合策略,套利策略中最常见的是二级市场套利,包括商品跨期、跨品种套利,股指期货跨期、期限套利、ETF跨市场等。目前,国内的套利策略多为方向性套利,即依赖于价格的上涨下跌而寻找套利机会,通过买入低估证券、卖出高估证券获取两者价差回归均衡带来的收益。例如历史上中国银行与工商银行的合理价差维持在-0.9至-1.1之间,当两者价差明显超越合理范围后,可以买入低估股票、卖出高估股票套利,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手续费、冲击成本等费用。
由于在市场行情不温不火、波动较小时,这类策略往往找不到套利机会,因而国内的套利对冲基金往往会在无套利机会时,增加一些另外的小策略,构成套利复合策略。特点:在我国一类性价比较高的策略,但是资金容量有限,机会有限,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策略;股票期货套利在震荡市场中随着套利机会的增加而如鱼得水,但在稳定、波动小的市场中表现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