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帕金森患者多就诊率低?华山医院启动线上线下一站式专病中心

2021-03-02 17:00:00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3年以前我看到我身边的一位亲人走路开始有点迟缓,然后看到他的字越写越小,我看到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在2月26日的全国
“3年以前我看到我身边的一位亲人走路开始有点迟缓,然后看到他的字越写越小,我看到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在2月26日的全国首个“帕金森病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专病中心” (下称“一站式专病中心”)项目启动现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以其患有帕金森病(PD)的亲人为例,阐述了这一群体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毛颖的这位亲人现年85岁,仍然可以步行2公里去百货店购物,但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的情形可能没这么乐观。“第一,不可能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身边都有做脑外科开刀或者是做神经内科看帕金森病的医生;第二,我们知道的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的病人,他将来的全生命周期当中都需要我们非常细心地呵护,非常细心地去观察他的用药情况,非常细心地告诉他,哪些药是什么时候要加的。”

毛颖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帕金森病是非常适合在线上线下跟病人完全互动的一个疾病,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国家高质量公共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上述全国首个“帕金森病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专病中心”项目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以及京东健康联合主办。该项目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试点,致力从诊前、诊中、诊后三阶段满足帕金森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开创了国内帕金森病诊疗“线上线下结合“双向联动管理的全新模式。

复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50年,是中国最早创建的神经内科之一。其中,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组由刘道宽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经过40多年的积累,由蒋雨平、王坚等教授建立了一个专业的临床研究团队,并不断发展壮大,与PET中心、康复中心、睡眠中心、神经外科等协作,组建了具有华山特色的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中国医师协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陈生弟教授在现场指出,“帕金森病一站式专病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推出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的打造,有利于推动我们全国帕金森病诊治的专科化、全程化、精准化、规范化和分级化的管理,不仅造福于患者,同时也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在帕金森病领域的诊治水平。”

四十多年来诊疗水平明显提升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留下大片被称为路易氏小体(LB)的死脑物质。随着脑细胞的死亡,它们会损害一个人的活动、思考或调节情绪的能力。

中国是帕金森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此前有研究指出,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7%,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会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回顾中国帕金森病走过的发展历程,陈生弟表示,1978年是一个标示性的时间点。当年,以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北京医院王新德教授任组长领衔,成立了全国椎体外系专家协作组。陈生弟对()记者表示,“四十多年来,从过去这一块很少有人关注,到现在是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关注,整体水平提升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他提到,过去我们对帕金森病了解甚少,而且治疗的相关药物、技术手段都很缺乏,“今天毛颖院长说到他的爸爸,这样病人的例子太多了,如果得到很好的诊断、治疗,有很好的药物使用,那立竿见影,像正常人一样,整体的诊疗水平提升了。”

陈生弟还对记者介绍道,在帕金森病领域,中国的突破性贡献主要在于治疗方面。“国际上对帕金森病的治疗都是一旦诊断就把他的症状改善得非常好,要用大量的药。药用上去以后剂量很大,症状是改善了,但是副作用很明显,异动是很严重的。”

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提出“low and slow”的用药原则,即采用“小剂量缓慢递增”的方案治疗帕金森病,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疗效,降低药物急性副作用及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2006年,中国又率先提出“早期小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治疗策略,发挥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协同作用,降低药物副作用。

陈生弟认为,在帕金森治疗理念方面,中国是有贡献的,“这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另外在诊断技术方面,陈生弟则坦言,“确实有很多的研发,包括神经分子影像等,但是国内在技术方面、仪器方面,还有放射性核素等方面的受限,这一块我们还是follow,跟着国际上的。”

常见慢病治疗率低,痛点“很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帕金森病已是常见慢病,诊疗水平也明显提升,但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情况却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需要用时超过1年,即便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治疗率也不到40%。

进入帕金森领域20余年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e帕联盟理事长王坚教授指出了帕金森病的三大痛点:专业的健康知识宣教不足、医患互动不易、购药不便。

“说实话,痛点蛮痛。”王坚提到,“网上的疾病知识不少,但是专业靠谱的内容不多,有经验的医生没时间,有时间的医生经验上还有一些欠缺。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医院,药物的调整、改善的症状,疗效蛮好,结果回当地以后,说这个药买不到,购药又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痛点。”

在王坚看来,帕金森病患者所经历的痛点是眼下很多线下模式所共同经历的通病,“一个共性的问题。”他表示,毫无疑问,线下的模式很多时候是必不可缺的,例如认知测定、嗅觉测定、体格检查,必须到线下的随访中心来。康复训练、PET分子影像、脑功能影像、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些更是毫无疑问必须在线下进行。

“但其实越来越多的事情是可以搬到线上,就像前面所说的三个痛点,健康的宣教、咨询、购药,其实都可以搬到线上。”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起,华山医院即开始建立长期随访的帕金森病在线数据库以进行帕金森病慢病管理;2017年,帕金森病慢病管理平台延伸到APP移动端——帕为APP;2018年,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和该帕金森病慢病管理APP平台,成立了帕金森病协同研究平台“中国e帕联盟”。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129家医院加入“中国e帕联盟”,帕为APP患者端注册使用者近1.5万人。

为进一步加强帕金森病患者对疾病的管理,2月26日开始,帕为APP还与“京东健康”合作,利用“帕金森病慢病管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优势,解决了患者配药难的痛点。

毛颖也强调,“互联网医疗趋势下,移动端的慢病管理将有效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帕金森病为例,近两年,华山医院每年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量近3万人次,1.2万例患者,其中异地就诊患者超过一半。“如果把简单且重复频次高的工作能够分流到线上完成,就能将目前医院线下的有限资源保留给更需要的患者。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患者。”

帕金森疾病质医疗量控制指标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体系日趋完善。而华山医院上述全国首个“帕金森病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专病中心”的启动,也旨在带动全国范围内帕金森病的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对()记者表示,“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这一类疾病的同质化,用什么样的模式去管理是很重要的。”他提到,除了癫痫、卒中以外,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地准备,要考虑对帕金森病进行质量管控。

董强进一步解释道,“对全国诊断帕金森病的神经科来说,你诊断的病人应该寻找到一些关键性指标,通过医疗数据还反映医疗机构对这一类疾病的质量是不是达到,比如说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是不是缩短了?诊断的时候评定是不是有标准?伤残程度和轻重程度的评价是不是有?”

在董强看来,如果没有指标去评价,那就无从谈起医疗服务质量。“连评都不评,怎么能说好呢?标准药物的使用是不是达到了剂量?他是不是应该选择这一类药物?大概就在未来的2-3年中,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肯定会对帕金森疾病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体系建设。”

董强向记者提及一个现状,“基层医院往往不太识别得出帕金森病,往往到了二三级医院才开始有人被关注。”基于这一原因,很多病人被诊断老年人中风、老年人神经衰弱,或者神经症,并没有考虑其为帕金森病患者。

“我们这些中心的建立,就是希望把最普遍的现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基层医院,让更多的基层医院同质化以后,能够从群体中找到更多更早期的病人。如果真的治疗不好,转到大的中心进行多学科的合作,进行治疗。”

陈生弟和董强均表示,上述帕金森质控中心的建设将有望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目前而言,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覆盖面最广的为脑卒中(俗称“中风”)。据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王拥军此前介绍,截至2020年9月底,国家质控中心已经协助全国31个省份的2700余家医院成功建立了卒中中心。相较“十二五”末期,中国卒中急救溶栓治疗率提升了126%,院内急救延误时间缩短42%,住院死亡率降低66.7%(从1.2%降至0.4%),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整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董强表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为全程改变神经内科许多慢性影响、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病提供了一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的技术,越来越多的电子评估技术,越来越多的技术能够整合在一个中心中,全程进行医疗服务,显然对我们的疾病管理,对未来减少发病,减少致残,为这一群体病人最终能够很好地回归到社会,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ICP备案:晋ICP备20200085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