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今日关注>

正文

检测、药物和疫苗研发进展如何? 这场有关新冠肺炎的研讨会透露出重要信息

2020-03-30 01:02:00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 目前,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方案初步得到验证,随着海外疫情扩散,中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 目前,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方案初步得到验证,随着海外疫情扩散,中国经验受到海外重视,正逐步向外输出,相关药物、检测试剂也同步“出海”。

3月27日,上海市科协召开“病毒演变、进化、传播的基础研究与防治实践(从SARS到COVID-19)研讨会”,《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部分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基本完成,数据已经锁定。

从检测试剂、药物再到疫苗,各方研发进度怎样?治疗效果如何?哪些中国经验具有出海可能性?《科创板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追踪。

检测:核酸之外, 免疫检测发挥越来越多

疫情爆发以来,作为快速诊断工具的核酸检测试剂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它不可或缺却曾被爆“假阴性”等问题。在疫情后半程,核酸检测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少?

对此,张文宏表示,快速诊断、快速反应仍然非常重要。“快速诊断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快速诊断不出来,就意味着有大量的病人滞留在社区,造成社区的爆发。”张文宏表示。

目前上海已要求海外入境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上述研讨会上获悉,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后半程,另一种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患者进入康复期,对之进行免疫学检测和研究对后期药物、疫苗研发都非常有意义。”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免疫检测是通过抗体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原理,通过检测体内病毒蛋白(抗原)或者体内特异性针对病毒蛋白的抗体,对感染做出检测。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胶体金法等。

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于3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目前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8个抗体检测试剂。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找到以下7家企业的共8个抗体检测试剂,企业分别是:珠海丽珠、万孚生物、英诺特生物、诺唯赞医疗科技、和信健康、博奥赛斯(2个产品)、万泰瑞凯。

药物:除瑞德西韦外还有哪些特效药?

除疫苗外,“特效药”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所在。遗憾的是,目前没有还特效药,因此老药新用成为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试验后,其抗新冠病毒效果也逐被“坐实”。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会上透露,羟氯喹在185名受试患者中未见“明显转阴”。“不建议将羟氯喹作为新冠病毒预防用药。但是患者在服药4-12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宁光表示。

因此,羟氯喹或适用于“由中期向危重期”转换的患者。不过,鉴于疫情在我国已逐渐受到控制,此部分验证工作需在海外国家进行。

对此,上海医药集团总裁左敏认为,这与初期入组进行临床试验的患者质量或有一定关联:“在早期阶段,患者入组时未进行严格筛选,同时样本量也不够大。”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羟氯喹已出现在海外多国的抗新冠肺炎药物名单中。

此前,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羟氯喹在体外研究中展示出较好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的对2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足可见药物临床研究之难。

此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表示,针对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可采用鸡尾酒疗法(即联合用药)、中成药、干扰素等。“某款HIV蛋白酶抑制剂正在武汉进行临床研究,其效果不弱于瑞德西韦。”李佳表示,但其未透露具体药名。

另据李佳消息,针对重度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托珠单抗等来对炎症风暴的效果较好;而对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则建议尽快使用干细胞疗法。宁光则补充表示,康复者血浆在晚期患者治疗中“比较有好处”。

疫苗:是否需要全民接种?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中国和美国方面已研发出新冠肺炎人体疫苗,并先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不过这距离上市仍有至少一年的时间。

此前,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要到明年春季之后再“慢慢下来”,且不排除南北半球“相互输送病例”的情况。

若一切顺利,届时疫苗可能已实现上市,如果出现疫情反复的情况,是否有必要通过全民打疫苗来控制疫情?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闻玉梅教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需要考虑很多情况。

“冠状病毒可以潜伏在动物身上,现在还有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能找到中间宿主,(就算全民打疫苗)病毒传播的隐患仍会存在。”闻玉梅院士表示。

且届时我国的防疫场景可能又发生了变化,或不能对疫苗有效性进行充分验证。“注射疫苗后,人体内产生抗体,抗体数量固然是证明疫苗效果的证据之一,但其效果的最终确定需要到易感环境中去验证。”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表示。

总体来看,眼下研发的疫苗更多是作为战略物资进行储备。闻玉梅院士相信,此次的疫苗研发经验会为其他冠状病毒疫苗带来理论与实际上的突破。

此外,闻玉梅院士表示,在疫苗完成之前,可以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即使用抗体来获得短期的免疫能力,比如纳米抗体、干扰素等。“医护人员注射干扰素的效果非常好,没有人被感染。”闻玉梅院士指出。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作为一种较为前沿的新技术,纳米抗体在国内还鲜有企业涉及,仅一家名为晶准生物的初创企业于3月13日完成了PreA轮融资;干扰素A股企业则有安科生物等。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ICP备案:晋ICP备20200085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