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今日关注>

正文

A股公司理财数量和规模双降 热衷理财、高收益等风险仍需警惕

2019-08-22 16:00:00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8月21日晚间,科远智慧(002380.SZ)回复上交所有关其购买的理财产品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问询函。同日晚

8月21日晚间,科远智慧(002380.SZ)回复上交所有关其购买的理财产品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问询函。

同日晚间,A股有27家上市公司发布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其中ST丰山(603810.SH)、四通股份(603838.SH)等7家公司为理财进展公告,北信源(300352.SZ)、横店影视(603103.SH)等4家为到期赎回并继续理财,11家为使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公告。

财联社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得知,截至8月22日,今年A股共1002家公司购买1.22万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接近8000万元,认购数量和总额均同比下滑。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多以稳健为主,但也不乏一些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于9%的情况。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使用闲散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身是一种合理的市场行为。但评价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行为,需要联系行业背景、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理财产品期限和利息以及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热衷理财也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隐患,无法直接定论。

所买理财不保本保息

自从和中融信托搭上线,科远智慧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明显变积极。

科远智慧主营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历史上购买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是“中融—隆晟1号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隆晟1号信托计划”),当时的投资额为5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4%,产品期限为2018年12月4日-2019年6月4日,目前已经收回。

而在此之前,科远智慧购买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多为广发证券资管公司、银河金汇证券资管公司和宁波银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7%-5.9%之间。

今年2月,科远智慧继续斥资2000万元购买了预期收益率7.2%的“中融隆晟1号信托计划”,该产品8月20日到期;7月,科远智慧以5000万元再次购买上述中融信托预期收益7.2%的产品,到期日为2020年1月17日。

事实上,此前科远智慧审议通过的议案是“拟使用不超过4亿元自有资金投资风险可控、流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而中融信托这款产品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保息。

科远智慧频繁投资该产品的行为引来上交所注意,并问询“是否可控制上述产品的最终投向、是否属于风险投资”。

科远智慧方面对此表示,综合信托产品规模大,投资分散等几点,前述信托产品管理人给予产品风险等级评级为R2(稳健级)。此外,公司购买该信托产品均按照约定本息到位,不存在逾期现象,此前购买的两期已经按期收回,因此前述产品属于低风险理财产品。科远智慧并不能控制该产品最终投向。

已有上市公司“栽了跟头”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风险的担忧并非“捕风捉影”。此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购买高息理财产品而“踩雷”。

今年3月18日晚间至3月19日早间,上海洗霸、中原内配、四方达先后发布公告,3家公司所购基金产品在运营过程中突发重大事件,基金管理人涉嫌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受托资金,出现重大违规情形,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相关投资本金及收益可能无法兑付或按期兑付。

四方达是5000万元购买“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产品;中原内配合计1.1亿元购买了“良卓资产银通2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上海洗霸1400万元购买了“良卓资产银通2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

这些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均为7%。

此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已有上市公司业绩受到理财产品未如期兑付的影响。

今年4月,扬杰科技公布的2018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近30%,主要原因是其投资的三款私募理财产品到期未及时偿付本金,计提了减值损失。这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从7.8%-11%不等。

8月22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财联社记者:“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主要是存在资金损失风险。去年资管新政出台,监管层明确资产管理业务要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没有一个理财产品是万无一失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一旦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就会出现预期收益难以达到或损失全部利息的情况。”

风险需防范

据统计,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都选择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多在3.5%-5.5%的范围内,包括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定期存款、组合型保本理财、大额存单等,安全性和流动性上都有一定的保障。

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仍有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如汉嘉设计、伟隆股份、金螳螂、欧普照明等多家公司在今年购买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7%。在这些公司中,有些预期收益率超过8%,甚至接近10%。

记者根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A股共有23家上市公司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22日期间购买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8%,包括中原内配、达志科技、沙钢股份、瑞普生物等。

其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中原内配自2019年1月29日起息的“中植国际投资2018年非公开发售定向融资工具”,认购金额1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达9.8%,投资期限365天;其次是金明精机,其在今年1月以合计1亿元分两次购买了信托产品“西部信托·金明1号单一资金信托”,期限12个月,预计收益率9.5%;接着是银都股份,合计2亿元认购了两款爱建信托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9.4%和9.2%;此外,南都物业和杭叉集团也在今年购买了收益率9.25%或9%的产品。

而从这23家公司购买的高收益产品数量上来看,云意电气拔得头筹,其在今年购买了11款预期收益率在8%-8.8%内的信托产品,期限大多数在一年左右;杭叉集团是“亚军”,购买了10款预期收益率从8%-9%不等的信托产品,期限多为半年或一年;吉华集团和中原内配并列“季军”,均购买了5款收益率不低于8%的理财产品。

8月22日,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锟向财联社记者分析称:“上市公司对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应当还是要以保本为目的,有些收益就行,毕竟不是主业。如果购买产品收益过高,就偏离了现金管理本质,其实是属于金融投资的范畴了,在履行必要的投资决策程序后,上市公司当然也可以考虑,但高收益高风险,是资本市场亘古不变的定律,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必定蕴含着风险,上市公司还是要实时跟踪,完善风控措施。”

理财数量和规模下降

盘和林认为,虽然购买理财能提高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点,但是这种提振作用只是短期的,并不稳定也不长久。上市公司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将购买理财产品作为现金管理手段,过度理财有可能造成公司实体业务增长在资金端缺乏助力,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可持续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认为,上市公司短期内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但若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可能会荒废主业,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8月22日,今年A股共1002家公司购买1.22万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接近8000万元,而去年同期共有1236家公司购买1.62万个理财产品,合计耗资1.17万亿元;2017年1月1日-2017年8月22日共1024家公司合计7940.95亿元购买9963款理财产品。

除了购买理财产品A股公司数量和规模双降外,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较多。

王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理财数量和总额双降,主要受资管新规的影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是正常的现金管理行为,将闲置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多数是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同时大多数理财产品风险较低,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收益。但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与推行,结构化存款成为理财新宠。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因此挂钩标的物的价格波动就是面临的风险。”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随着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收益水平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数量和金额日益高涨。”盘和林告诉财联社记者,“进入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热情稍有退却,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层面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资金环境变得相对宽松,市场流动性压力有所缓释,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情况明显。另一方面,一般来说,整体经济呈现出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投资环境疲软,上市公司资本支出以及对外扩张的动力相对较小,体现在不愿意投资而更愿意购买理财。”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ICP备案:晋ICP备20200085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