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宏观>

正文

191.94万亿!房地产,货币蓄水池!控制通胀,有无功劳?

2019-08-20 17:18:00来源:第一黄金网
责任编辑:李佛莫尔
摘要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关于房地产行业的争论,真的是太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有部门靠它来筹集税金、有人靠它赚取收益、有人因它背负巨额债务。

今天,咱们不谈房价、不谈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主要讨论下时下热议的货币“蓄水池”问题。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

0240045.045.6.jpg

2倍GDP有余的货币发行,让坊间有观点认为,近年来中国货币超发严重。而正是房地产行业的存在,吸收了大部门资金,才没有导致因货币超发,引发的过度通胀。

在官方口径中,从未出现过的蓄水池论,只是民间的叫法,最早源于前任央行某周姓行长的“池子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出台,市场上钱多了起来。2010年,周行长提出了“池子论”,即通过总量调控对冲热钱,把短期资金放进一个“池子”,等撤退时将其从“池子”里放出,从而避免冲击实体经济,抬升通胀。

250450450.jpg

尽管行长没有点名道姓,谁是“池子”。但随着股市的落寞,这个担子,义不容辞的落到了房地产的头上。

客观的讲,从货币存量的角度来说,房地产就是资金的蓄水池。央行投放的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的开发、交易和流通环节,再通过限售、限购等措施,把池子的出口堵死,资金自然就沉淀下来了。

从出发点来看,蓄水池论的作用,就是控制通胀,但现实如何呢?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一直以来,房地产不仅没有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反而通过几种渠道助推了通胀。

91d80d7cbbaa4fed91a5687060c2930c.jpg

首先是成本推动渠道,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推升地价和房价,最终是从事实体经营活动的地租、房租上涨。企业或商业,只能加价销售,最终助推了通胀率。

其次是货币渠道,尽管池子能发挥一定蓄水作用,但还是无法阻挡过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通胀上行创造了货币条件。

对于房地产行业,作为货币蓄水池的作用,你怎么看呢?

(版权说明:本文为第一黄金网原创编撰,转载前需获得许可,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18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ICP备案:晋ICP备20200085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