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今日关注>

正文

资本的哪种禀性让任正非保持警惕?

2019-06-15 19:00:00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第207期—程大爷论市: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

  第207期—程大爷论市: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科创板开板了!就在这周,这个“喧嚷”了半年多时间,被全社会关注尤其被科技创新企业和创业投资行业寄予厚望的新生事物终于落下神秘面纱,展露芳颜。

  科创板的开板,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有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成功过会,距离正式挂牌交易仅一步之遥。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在内心模拟全新交易规则运行下的科创板会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与交易风险。

  一级市场的VC和PE们,则在盘算上市交易后投资回报会低于预期还是高于预期。

  而科技创新企业则在规划通过资本市场募集到需要的资金之后,如何通过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与竞争力。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建立一个在制度与文化上对标纳斯达克、专注于服务高新技术直接融资的专业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一次突破,通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本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成就,将会有力地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企业的成长,补齐存量市场的短板,通过增量创新倒逼存量改革,这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行业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资本市场的改革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上市”更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上市”可以让优秀的企业如虎添翼,也可以让平庸的企业迷失方向,还可以让滥竽充数的“科技东郭先生”原形毕露。

  放眼全球,那些持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升人类福祉的伟大公司几乎都是上市公司,都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

  然而,把目光收回国内,我们又会惊奇地发现,当今中国最令美国忌恨、令国人骄傲的科技公司——华为技术,却是一家拒绝上市的公司,为了确保自己的远大理想不受资本的短期利益诉求所干扰,它坚决拒绝资本力量的过度介入,完全依靠自身的积累发展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这个“异数”的成功之路不禁让人陷入“遐想”——假如华为像联想那样早早就上市了,它还会成为今天的华为吗?华为的成功秘诀仅仅在于“不上市”还是其他?华为之路可以模仿甚至复制吗?

  任正非为什么不待见资本?

  “永不上市三大家,顺丰华为老干妈”,是多年前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如今顺丰已经成功上市,很多企业家穷尽毕生之力就是希望自己的企业成功上市,那么,为什么华为一直不上市呢?难道是华为不具备上市条件?

  关于华为不上市这个问题,任正非曾经这样说: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我们是为了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任正非的这段话信息含量丰富,假如公司上市是为了钱,华为一直都不怎么缺钱,自然也就没有上市的必要。华为一旦上市,就难免会受到股东的影响,为了赚钱而改变公司长期战略目标,这样对华为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定力,不为利益所动摇,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样的企业家真是凤毛麟角。

  任正非说,科技企业是靠技术和人才推动,公司上市后,就会有一批人立马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样这些人的工作热情就会衰减,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是好事,对员工也不是好事,如果华为过早上市,华为就会变得增长停滞,甚至华为队伍涣散!

  在任正非的看来,有些公司一心谋求上市,既不增加企业竞争力,也不发展科技技术,却能赚到大笔财富,这让真正埋头苦干的企业家感到委屈。

  任正非近日接受日媒专访时表示:

  华为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客户作为第一要素。有人把客户理解为有钱的才是客户,我不认同。非洲没钱,我们派到非洲去的员工工资是在中国的三倍多,我们在非洲赚不到多少钱,但是钱比在中国发得多,但我们还是要去非洲。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追求资本报表的漂亮,而是追求为人类服务,为理想奋斗。珠穆朗玛峰无论南坡还是北坡,基站基本都是我们安装的,珠穆朗玛峰上没几个人,能赚什么钱?但可能有网络就能挽救登山者的生命。我曾在尼泊尔的珠峰上吃了一顿午餐,但当时不知道,为了这顿午餐,一个尼泊尔姑娘背着食品爬了8小时山上来的,当地人告诉我,我下山三天都走不到。当我们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也在感谢我们!

  任正非说过,如果华为是一家上公司,是一家被资本左右的公司,他们就没办法去穷国搞网络,就不能去落后地区建基站。因为那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逻辑。正因为华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才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和主航道,不畏那些商业舆论的天风海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资本市场的盛衰新灭,伤不到它一分一毫。

  任正非对资本的禀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他认为资本是比较贪婪的,如果它有利益就赶快拿走,就失去对理想的追求,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私营企业家说出的话。

  相比之下,我们的科技公司都太“聪明”了,他们太清楚快钱在哪里,公司创始人网红化,娱乐化,他们更乐意获取盲目的粉丝,而不是真正的用户,他们做着做做就把一条腿伸到金融领域,所以,个人品牌和科技变成了获取流量的工具,然后通过金融(主要是支付)变现或者吸引更多风险投资者的溢价,当然,最后通过资本市场套现,由股民买单。

  冯仑谈到他心目中的任正非说,任讲的事跟别人聊天不一样。很多时候碰到企业家也好,商人也好,做买卖的也好,聊的事都小,比如说说自己怎么赚了钱,怎么牛。任正非讲得很宽,喜欢谈一些辽远、空旷的事,或者说纵向垂直很深的事。

  冯仑说,老任除了我认识到的“大”,其实还“轴”。这个“轴”就是坚持,在一个理儿上较劲。一旦较上劲了,就倾所有之力把这件事搞定,做透。

  今天我翻过来,理解我们跟任正非的差距,就是我们在一些理儿上,不够较劲,不够往深里凿,不够当真,不够坚持,不够用心。

  所以他能够30多年如一日,坚持一个企业他自己内心的理,那个劲,然后埋头、低调,这么较劲的事,不大容易做出来,任正非真是挺牛的一个人。

  任正非定了一套华为原则,“占便宜”的事不做:

  一是占别人便宜才做事,一定是机会主义。一个机会导向的商人,不可能有自己的事业。

  二是天天 “占便宜”,怎么发展战略? 所以“占便宜”的事儿华为不做,只按自己的战略去做。

  三是一件事首先上来就给好处,让华为去做平时不干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肯定不行。

  这就是华为,“占便宜”的事不做,只做跟战略、跟业务相关的事。

  受到任正非的启发,冯仑终于开悟:真正好的一个企业家,一定是有原则的,有一个他自己的“理”,而这个理,这个原则,就是他发心的开始,也是立志的根据,更是他站稳脚跟的理由,同时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最后也是他做事的方法以及判断是非的边界。这个东西我们把它叫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立身的根本,也是它的护身符。

  除了价值观之外,任正非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也超乎寻常地强烈。从“华为的冬天”开始,华为都把“危机四伏”看做是常态,丝毫不敢松懈。

  即便是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科技公司,任正非任然认为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任正非不无忧患地说,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任正非说,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范围内抛弃利益计算的精神。重大创新是很难规划出来的。固守成规是最容易的选择,但也会失去大的机会。

  要吃得起亏,耐得住寂寞,抵得住世俗的眼光与压力。

  任正非认为大机会时代,一定要有战略耐性。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础科学的发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

  大爷我一直认为,那些自比乔布斯的人,那些名噪一时的“贾布斯”、“雷布斯”们,都离乔布斯太远,都只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自恋、自嗨与自吹自擂,而真正能与乔布斯相提并论的,除了任正非之外,暂时还看不到第二个人,因为乔布斯的价值观与“另类思维”,将太多聪明的企业家拒之千里,这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另类”,“古怪”,“超凡脱俗”,并不为世人所理解,而这正是这些与普通人迥然不同的个性,将他们跟普通人区别开来。

  尼采有一个的观点:不被人了解是一件好事,因为你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跟“上市”无关?

  “上市”能带给企业的,除了资金之外,还能带来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化以及品牌的传播,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国内,许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有朝一天可以把企业运作上市。

  华为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跟上不上市没有必然联系,这么多年来,在不上市的情况下,华为也很好地解决了许多上市公司也不一定能解决好的内部控制问题。

  可见,华为确实是一家从不走捷径的公司,不喜欢占便宜,喜欢自讨苦吃挑最难的路去走,在旁人看来,简直就是迂腐得近乎犯傻,任正非的理念完全是逆人性的,不可思议。

  在几天前的《新闻联播》中,任正非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不搞金融、不炒房地产的华为能够以实业发展至今天地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一条路走到底的坚持,28年来“对准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

  这其实就是很好地阐释了乔布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的精髓,大智若愚,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伟大的坚持。

  翻开华为的历史,你会发现,华为现在所坚持的东西跟20年前甚至30年前所坚持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差别。换句话说,华为一直坚持在最初坚持的路线上不动摇,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对准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历史并不悠久,它是在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

  1998年,一部起草3年的《华为基本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总结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企业宪法”和制度体系。

  200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华为首次入围。继联想集团之后,华为成为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这家唯一不上市的世界500强,没有变成一家治理失衡的家族企业,而是一直在以远高于上市公司的标准持续优化自己的制度与文化。

  从1996年开始,华为先后聘请IBM等美国、英国的十多家咨询公司对华为进行研发、供应链、人力资源、财务以及市场体系的管理变革,17年来用于管理变革的成本总计达到50多亿美元,其结果是,构造了华为与西方公司接近乃至于完全相同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这是华为能够在全球市场立足并获得成功的根本要素。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华为基于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设计并实施了内部控制体系,发布的内控管理制度及内控框架适用于公司所有流程(包括业务和财务)、子公司,以及业务单元。该内控体系基于COSO模型而设计,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部分,同时涵盖了对财务报告的内控,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

  由于任正非太清楚美国的霸道做派,早就知道它会在全世界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打击和制裁任何企业,所以,华为一直遵守国际法律法规,还严格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

  华为有一个道德遵从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就是引导和规范华为员工从语言、习俗、宗教、乃至于生活习惯等方面主动适应和融入所在国家或地区。

  华为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机构,由工会和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

  工会履行股东职责、行使股东权利的机构是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

  正如比尔·盖茨之于微软,乔布斯至于苹果,贝索斯之于亚马逊,任正非之于华为,灵魂人物决定了公司的价值观。

  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主要是为了追求理想,顺带把钱也挣了。他们都不太看重即期回报,看重延迟回报。

  20多年来,华为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提倡精神激励,以制度为核心,让规则守望公司的发展,这些东西让不上市的华为,解决了许多上市公司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它的制度设计超越了许多上市公司,所以,不缺钱的华为,也就无需为了解决公司治理的普遍难题而随大溜去上市。

  华为可以被复制吗?

  是靠自身积累慢慢做大,还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发展?这个看似一目了然的设问,因为有了华为的存在,而变得并不容易亮出它的答案。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资本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就连马克思也不得不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恐怕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办成了。”

  自从有了股票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本,成为那些要办成大事者的“规定”动作。

  尤其是那些只拥有“好主意”而没有资金把好主意变成好生意的人,以及那些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又想把它们产品化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通过获得风险投资为代表资金来实现梦想是无可厚非的。

  特别是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世纪,技术搭载了资本市场的力量,就更容易上天。假如没有资本市场,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创新类公司比如微软、苹果、亚马逊、腾讯和阿里巴巴或许都不一定会像是今天的样子。

  除了华为。

  因为华为可能是目前叱咤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极少数几家没有上市也没打算上市的“另类”企业之一。

  除了在上市还是不上市这一点上态度迥异之外,因为任正非与乔布斯实在太像了,他们正是“另类思维”的典型代表。

  上市的苹果与不上市的华为,都成为了伟大的公司,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说明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公式”。

  不能因为华为没有上市却远超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而否定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中美贸易战让国人充分认识到以芯片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在国家先进制造业中的战略意义,加速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显得空前时不我待。

  科创板的正式开板,让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的愿景又朝前推进了一大步。

  然而,资本市场也不是万能的,科创板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期望凭借科创板的一己之力,来解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所有问题,同样是不现实的。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能起到推动作用,有一定规模且有资金需求的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领先企业,可以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这样的企业毕竟是极少数,占比太小了。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政策引导与风险资本对科技创新的长期的、持续的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

  只要人类存在,创业创新就会永存。哪里有创业,哪里就有资本。资本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与追逐,也将如影随形。

  而资本需要收敛那种让任正非这样有远大理想的企业家害怕的短视与贪婪禀性,真正做到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与企业共成长。

  无论是LP还是GP,都须认识到风险投资既考验耐心也需要运气。从初创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都需要很长时间,不切实际的短期目标只会导致失败。

  自风险投资诞生以来,舆论对这个行业的质疑,就从未停止过。投资有一个浅显的道理:没有争议的事物,都不够优秀。VC行业一路发展,势头并未减弱。尽管中美创业创新大势确也起起伏伏,但两国的创业创新之精神不曾萎靡过。风险投资与新经济,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渗透和改善,也从未停止过。

  风险投资的魔力,在于其推动创新、改进生活和生产的能力,也在于巨大的回报特性。VC推动的创新,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和资本市场的双重确认,当是投资人应予追求和引以为豪的。

  科学发展不是三五年就见成效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正如任正非所言,科学是脑,技术是手。科学发展了,才会有相应的技术出现;科学不能取得突破,技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华为公司如何去努力前进,面对困难重重,机会危险也重重,不进则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坚持创新,迟早会被颠覆。

  看来,未来华为还要把“短期看不见效果”的“傻事”继续干下去,这样的公司只能用“可怕”来形容,但是,没有这样的“傻子”,国家的科学技术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华为可以复制吗?答案是否定的。

  华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智慧的完美结合,是天时地利人和碰撞出来的国之瑰宝,简而言之,它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华为这种依靠自身积累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的路径,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个特定的氛围与环境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成长的社会环境再也回不去了,还有,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也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现在有人发誓说我要复制华为,那我觉得几乎没有可能,除非你能让时光倒流。

  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华为的国家情怀、使命感与担当、价值观、执着精神、内控制度和企业文化都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家与创业者好好研究学习的。

  百万用户都在看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ICP备案:晋ICP备2020008528号-2